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3-05-28 04:07:57 严风华:风掠过的时光
      我常常看见风在我的眼前掠过。  我看见的风是轻柔的那种,呈流线形的。它们的颜色,有乳白,有浅绿,有深灰,甚至是大红,质地却十分通透、净洁。它们有时是独个儿,有时是缠结一起,彩带一般,不定时地飘过来、滑过去,然后毫无声息地渐行渐远。之后,我甚至闻到香味,那味...   [阅读全文]
    2013-05-28 02:00:44 郭军平:今夜无月
      我喜欢夏季的月晚,晴空中有那么一轮皎皎明月就似乎有了万分的意境,近处明朗,远处凄迷的味道令人常常产生无限的爱恋或者惆怅的情感。  这样的夜晚,适合于怀人,念友,思亲。仰望晴空一轮明月,把四野照的清亮,那天宇似乎也近在咫尺,似乎触手可及。远处的树,近处的树都...   [阅读全文]
    2013-05-27 02:10:27 陈凡:悲哉庆阳
    长庆作家和军校曾写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一个陕西人和一个甘肃人的故事》,讲的是陕甘交界两个贫穷山村的两个农民之间的传奇故事。小说里的庄满子和老胡用一生的信守去兑现“还十个馍”的诺言,“人前一句话,木板上一颗钉”这句反复提及的俗话,对当今普遍缺乏的“诚信”...   [阅读全文]
    2013-05-27 02:03:56 薛宏金:拾柴禾轶事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无柴之炊也同样难为。在缺电无煤的日子里,没得柴烧是无法将生米做成熟饭的。我的老家兴化位于里下河腹部的“锅底洼”,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地少人多,燃料资源十分匮乏,烧水做饭全靠柴禾。这柴禾可不是大山里的木柴,在兴化指的是穰草、麦秆...   [阅读全文]
    2013-05-27 02:00:26 郭军平:夏夜听雨
    听雨,选择在这样一个周末的夜晚,淅淅沥沥的雨从早下到晚,于是四周寂寥了,雨声显赫了。窗外,“啪嗒”“啪嗒”的滴水声有节奏的传入耳膜,重重的击打在屋檐下面的铁板上,发出分外响亮的声音,这样的插曲好似在柔柔的和弦上突然敲出一个重音一般,给昏昏欲睡的人一个激灵,有点...   [阅读全文]
    2013-05-25 09:00:15 忆收麦
    去郑州的路上,见到一大溜收割机排着队向北移动,猛然想到,又到了收割麦子的季节了。回想起早些年的收麦情景,真是苦着痛着并乐着。麦穗儿一黄,各项准备工作就提前开始了,先将所有的镰刀磨得闪闪发亮,再将拉运麦子车辆修整完备,还要将木锨、杈等家具收集齐全。另外,还得把牛...   [阅读全文]
    2013-05-24 03:12:42 余普查:一道眼神穿痛的历史
    孩提时,老家养狗主要是为了看门,白天讨饭的或者手脚不干净的生人登门,狗的叫声立马提醒主人的警觉,讨饭的抓一把面打发了,生人问清楚来干什么,熟人热情地招呼屋里坐,一边对狗喝喊一声:一边去。尽了职责的狗就到院子里随处晃荡去了。记忆中家里养第一条狗的时候,我只是一个...   [阅读全文]
    2013-05-24 03:05:33 金曾豪:白雪(外一篇)
      小时候,我养过一只羊。对一个集镇上的孩子来说,这多少有点特别。  小羊是从集市上花一元钱买的,纯粹是小孩子的一时冲动,当时,只觉得那只雪白的小羊太可爱了。妈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一会儿,说:“你把它当玩具啊?”  我说我会把它养大。我以为养一只羊一点也不难,不就...   [阅读全文]
    2013-05-23 02:27:42 欧阳杏蓬:秋在刘家旁峪
    每次触及到山东,我内心就有些激动和酸麻。迄今为止,我只去过三次山东。一次去了鱼台,两次去了沂源。说实话,三次经历都是蜻蜓点水,心里有留下一鳞半爪的印象,却组合不到一起。这是我的遗憾,我决心会再去,看清山东的风景,体尝沂源乡下的生活。不为别的,只因那里该是我的第...   [阅读全文]
    2013-05-23 02:10:41 刘宗武:一生的三次选择
    </H1>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展开了全面的抗日战争。这一年,孙犁24岁,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村知识青年。1933年,他从保定育德中学高中毕业,家中无力支持他考入大学深造。有两年的时间在北平当小职员,不堪**黑暗的社会环境,愤而辞职回家,老同学介绍他到白...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