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3-11-20 04:13:57
邱华栋:“花儿”的浓情世界
拿到李成虎的长篇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觉得很欣喜,因为我也算是这本书的助产士。从他10年前构思这部小说,到如今如砖头一样厚重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个过程对于他肯定是艰难而又欣悦的。我和李成虎的初识是在2004年,当时我们都在鲁迅文学院第三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
[阅读全文]
2013-11-20 04:09:28
解永光:乡居二篇
豌豆巅儿这次回四川度假是秋天,10月份了,回来以后吃到豌豆颠儿,吃得胃满齿香。在成都,是陈纳在吃面条时给加的青菜,绿绿的颜色,在热汤里也并不发暗,看见就喜欢。在绵阳,老人家给吃招待饭,堂弟做的清汤,那漂浮的绿叶,给予菜汤的清香,其鲜嫩,是北方的芹菜、芫荽难比的。...
[阅读全文]
2013-11-19 03:06:36
舒羽:真空
这几天我发愿读一本天书,也就是我向来碰都不敢碰的科学读物,却给这么一个定义牢牢抓住了:真空,即不包含物质的空间。真空?那么还有假空?一个空的房间,至少还有空气分子吧,至少还有德谟克利特的无所不在的原子吧?不包含任何物质?那么,会不会还有什么暗物质?或者反物质?...
[阅读全文]
2013-11-18 05:26:47
陈海龙:永宁河上的两座桥
永宁河把纳溪破为两半,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又从那座桥上走回来,一个纳溪,被两座桥连接着,构成象体育场跑道那样一个完整的环。 历史与现实悬挂在桥的两边,新城在河的这边,旧城在河的那边。新城与旧城,沿河形成永不交替的两根平行线,被桥串联起来,双环紧扣,立体地呈...
[阅读全文]
2013-11-15 08:32:12
潘志远:漫话婺源
很多地方,山清,但水已不秀;水秀,但村已不古;村古,但民风已不纯。何处可寻最美乡村呢?到婺源去看看,据说婺源是能担当的。从宣城出发,车过宁国时,窗外已青山翠水;过绩溪时,又添上一色粉墙黛瓦的民居,仿佛是映衬,又仿佛是铺垫。婺源,曾隶属徽州,其地貌、建筑、民风,...
[阅读全文]
2013-11-15 03:11:33
张元:那些年少的向阳花
我从小就是个叛逆的孩子,可是我不是个坏孩子,我只是不喜欢上学而已,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我是在姐姐的光环之下生存的孩子,所以在所有人眼中我跟同龄的孩子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我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不自觉地拿来和姐姐比较,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大家总是会忍不...
[阅读全文]
2013-11-15 03:04:40
张惠雯:沉默的美学
</H1> 9月的某个夜晚,我和一位写小说的朋友走在北京的街头。迎面走来一群说个不停的西方人,这位朋友告诉我,他认为这些西方人过于吵闹,他们太爱表达,不懂得沉默的含义、沉默的美。的确,在社交生活中,美国人把“害羞”、“内向”看成一种缺陷,甚至当成有待治疗的心理疾病...
[阅读全文]
2013-11-15 03:00:02
延安行
延安,革命的圣地,我梦慕已久的地方。这种浓厚的情感来源于六、七年代的政治熏陶。一枚宝塔山的纪念章,一首南泥湾的歌曲,一篇歌颂延安的诗文……全部在我幼稚的脑海积淀,酿造出一个渴望朝拜延安的梦。今年的五月,有幸随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领导去考察延安市高新技术产...
[阅读全文]
2013-11-14 05:41:22
陈兵浪:行走木口村
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驱车去了一个名叫“木口村”的小地方。不仅是游览乡村的风光,更为寻觅一段红色的记忆。“木口村”,吉水县白沙镇的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村。村子四周群山簇拥,有一条“乌江”河流绕村而过流入赣江。查询尘封的史料,木口村人口不多,地理位子...
[阅读全文]
2013-11-14 04:07:36
飞翔的太阳
冬天,阴郁的日子总是漫长,如同黑夜比白昼总是漫长一样。于是,冬天就总是那样寒冷,那样阴郁,那样沉寂。在这样的日子里,不光树木凋零了一树的繁华,收敛了沸腾的生机,就是那些所有的昆虫,也都少见的活动,它们由于畏惧寒冷不得不收敛起飞翔的翅,把那些舒张的五彩斑斓的梦也...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