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4-01-21 03:10:03
解永光:赋梅以格的宋诗
格是什么?格,名词:树木的长枝条。后引申作:格式;标准。格调、格律,都由此生发出,指有固定标准的调、律;格言一词,含义就是可作为行动准则的话语。生活中说到人品常用人格怎么样概括,现在读到苏轼诗说到“梅格”,得细细读读,体会体会。《宋诗百一钞》里有一首苏轼《红梅...
[阅读全文]
2014-01-20 04:00:48
宋树声:四姐
母亲病逝时,四姐才13岁,在她上面的三个姐姐都已出嫁,家里七八口人的做饭、缝、补等主妇的活,就落在了四姐一人身上。虽有哥哥和父亲,是祖辈铁的传统使他们不会也不做这类家务活,弟弟妹妹都比她小,亲戚邻居可怜地说:“这一大家人可怎么过啊?”我比四姐小六岁,那时刚上小学...
[阅读全文]
2014-01-18 04:06:14
薛宏金:守望乡愁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党中央施政蓝图中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诗意栖居的自然画面和城乡福利平等的生活图景。尤其是“记得住乡愁”,成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大亮点,直抵人心,引人遐想。乡愁是什么?是一杯浓烈的“大麦烧”,是一轮...
[阅读全文]
2014-01-18 04:03:33
宋树声:喜鹊报喜
大姑家门外有一棵白杨树,长得很高,上面有一个喜鹊窝,窝里住了老少六只喜鹊,每天早晨太阳刚冒红时,总有几只跳到高枝上,头全向着家院,“喳喳、喳喳”地叫起来。大姑说,这便是喜鹊“报喜”。这年好像是歉年,俺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的,父亲把我和一个姐姐送到大姑家住了些...
[阅读全文]
2014-01-18 03:30:09
潘志远:我所景仰的第三种朋友
第一种朋友,曰臭味相投,比较庸俗,也为雅人所诟病,比酒肉朋友还次之。第二种曰情趣相投,再深层次点,或激进点,叫志同道合,谓同志,或知己,一直为文人雅士所称赞。再往下想,似乎便没有了。近读庄子,发现一种奇怪现象,我将其归为第三种朋友,即志不同道也不合的朋友。譬如...
[阅读全文]
2014-01-18 03:01:50
张大春:一首诗能传几条街?
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说得相当自傲:“诗是吾家事。”这个“家”字,不只是强调杜甫知名的“家人”——他的祖父杜审言——也强调了身为一个“士族”的习业传统,也就是士族阶级的门第。门第的重建与动摇,大约就是大唐王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个政治工程。从公元701年...
[阅读全文]
2014-01-17 03:38:49
张正望:冬日暖阳
父亲生前曾说,我的祖籍在吉首市河溪镇铁岩村的高寨,那里缺水少田,且不通公路,十分偏僻闭塞。以前下过很多次决心想去老家走走,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听说去高寨的通村公路今年已经修通,这几天又连续放晴,我便捡了立冬后的第一个休息日,驱车前往。通村公路沿山盘绕,...
[阅读全文]
2014-01-15 05:04:04
叶梅:行走者的长吟
</H1> 多年前,我就听肖亦农说过,他要创作一部反映毛乌素沙漠巨大变迁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天,肖亦农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他要走遍毛乌素沙漠的山山水水,寻找远去的大沙漠。“你们知道吗?毛乌素沙漠在鄂尔多斯高原没有了,真的没有了……”肖亦农说到这儿时,声音有些哽咽。...
[阅读全文]
2014-01-14 04:31:55
王廷嘉:此山此水
</H1><!--{图片1显示}--> 南面是冰雪皑皑的祁连山,他瓷实的默默的睡躺在那里,千万年一动不动,冬天一场又一场的雪,一层又一层的压在他的身上。他的脚下是广袤的河西走廊绿洲,象他的儿女一样,嗷嗷待哺的仰望着他。祁连山的雪,年复一年的不停降下,形成厚厚的积雪冰川;天...
[阅读全文]
2014-01-14 04:10:43
解永光:女司机小钟
女司机小钟师傅与我们的儿女同一年龄段,坐车认识的。常坐她们车队的这路车,但同车时并不多。去年12月28日,周六,数九寒天一九第七天,头晚预报气温-5度,温度高时才1度。周围其它地区多在-7-8度。这天是去年坐她车最近一次,这次同车行,让我们更多地接近了认识了一个司机师傅...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