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4-04-21 02:26:21 薛宏金:琅琊山记忆
    最初知道琅琊山,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散文《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对琅琊山的描写,给我留下...   [阅读全文]
    2014-04-18 02:10:04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无法给中国画的发展形态给予一个统一的框构,致使本应该站在社会前头的艺术沦落为“故物”、成为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玩意儿。在欧、美、日一个三流艺术家也坚定着创造、出新,而我们的——所谓一流画家,那些自持为大师的人们却是模仿着古人、躺在先人的既成...   [阅读全文]
    2014-04-18 02:10:04 陈应松:阅读,丢失了什么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   [阅读全文]
    2014-04-18 02:00:04 李清玺:邂逅一米阳光
    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接触很多人,但大多时候,都是萍水相逢、结而不交,碰到了、见过了、经历过了,也就成了往事。往事如烟,如烟的往事中,总有一些会留下来,常驻心间,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那种经历,暖暖的,温暖过自己,也温暖过别人,尽管只是一瞬,来不及感激,就像穿云破...   [阅读全文]
    2014-04-17 05:09:45 郭军平:我的吟诗园
      我生活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历史文化有多么浓厚的地方,历史上几千年没有出过什么帝王将相著名文人,真正的古代建筑并不多见,与临近的几个城市相比,实在让我感到遗憾。  先说韩城吧,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天下驰名的“司马故里”,也有四合院式的古建筑“韩城党家村”,当然还...   [阅读全文]
    2014-04-17 05:07:18 宋树声:槐花穗穗
    老家过去管刺槐叫“洋槐”,听老人们说这是因为从外国传过来的,又因其速生速长,木质也不错,所以种植得很普遍,除了家户宅边园旁插空栽植以外,在沂河的防护林带和水渠的岸畔,也栽植了很多,尤其是家西那口老井周围的一片,不仅已具规模,而且树龄较长,棵棵搂抱粗细,高耸云端...   [阅读全文]
    2014-04-17 05:03:15 蔡晓龄:乡村恍如水晶
      傈僳族诗人玖合生捧出了他的心血之作《乡村的背面》。这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位诗人,我一口气读完,不知不觉陷入了那个文字营造的神秘而亲切的世界,遭遇了诗人水晶般的心灵。  诗集命名为《乡村的背面》,这是一个敏感的指向,乡村的这面和那面,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的排斥与...   [阅读全文]
    2014-04-16 04:00:36 尹仑:玉魂
      我和玉有缘,祖籍在以盛产翡翠著称的腾冲,因此,取名也与玉(昆仑玉)有关。  尽管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产有不同的玉,但把玉融入其民族文化、因玉而成魂的只有华人、毛利人和古代玛雅人。这些地方的玉不仅各色玲珑,而且与当地人的精神世界相互交融,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在这...   [阅读全文]
    2014-04-16 02:29:28 何述强:寻找那道接口
      发现接口。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的作品都取材于最日常的生活。那么,关键是怎么写,如何找到生活与文学的那道接口。古人说的“体物入微”,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做到细致的观察并有所发现。“体物入微”,然后,“幽微入于博通”。这是写好散文的关键所在。有一次我在出...   [阅读全文]
    2014-04-15 04:49:44 邵忠奇:川黔盐茶话水口
    一说起古代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大部分人一下子就会想起著名的“茶马古道”来。然而,在川南古蔺一直往东的重重大山里,还有一条不逊色于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盐茶古道了。要探寻盐茶古道的历史遗迹,你就不能不去水口镇。从古蔺县城出发,一路往东沿着蜿蜒的公路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