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1-03-07 03:38:17 陈河《布偶》:一代移民的痛苦羽化史
    <!--正文内容begin-->  长篇小说《布偶》是华人作家陈河探索华人移民心路历程的又一力作。作品以华人移民吕莫丘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1世纪初的华裔移民历史,浓缩聚焦于上世纪中后叶华裔移民将要离开母国的一段时间内,描写在这一时期里这一特殊群体的...   [阅读全文]
    2011-03-04 04:03:57 何平:文学批评如何重建
    </H1><!--正文内容begin-->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说当下文学批评的不足和问题,我想都会和“失”有关。“失神”、“失范”、“失效”、“失语”、“失信”……“失神”,是说面对社会转型时代的文化变局我们的文学批评缺乏独立的精神立场和审美尺度;“失范”,是说我们的文学批评...   [阅读全文]
    2011-03-03 05:16:21 止庵:与布洛克谈推理小说
    <!--正文内容begin-->  编辑嘱我推荐几本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前些时参加了多回“年度十大好书”评比,有些书一说再说,这里不想辞费,另挑几本推理小说,皆为轮不上提名“十大好书”的,但也许更好看一点亦未可知。  首先推荐的是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如果...   [阅读全文]
    2011-02-25 03:33:20 陈福民:反对、质询或隐蔽的力量
      就思想史变迁以及观念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的支配性影响而言,20世纪是特别耐人寻味的时代。这不仅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东西两大阵营依托各自意识形态相互对峙和竞争的冷战格局,还由于以1968年为标志而风起云涌的反体制学生运动暴露出这个铁桶世界的软肋,我们从中可以捕捉到...   [阅读全文]
    2011-02-23 04:43:52 西川:庞德点滴
       [阅读全文]
    2011-02-22 09:26:27 臧克家――现代乡土诗的奠基人
    <!--正文内容begin-->  新诗从臧克家开始才有了泥味十足的乡土诗,它们大多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如果说上世纪20年代有郭沫若为新诗奠基,那么到了30年代就有臧克家为乡土诗奠基。无论从史的角度看,还是从诗的角度看,臧克家的乡土诗在他一生千余首的新诗创作中,是最有价值最有...   [阅读全文]
    2011-02-22 03:25:13 漆明:物化时代的可悲结局
    二十世纪末期,随着政治改革,文学也跟着鼓噪、流荡,先是痞子文学践踏了艺术道德,接着是商业浊流抹杀了评判的规则,中国“文学”在玩家的热闹中沉入低谷。我这里说的文学是指能够在历史中看待人生,在生活中思考存在以及能够对一个时代感情承载的文学。谁记录了我们时代的心灵轨...   [阅读全文]
    2011-02-20 03:03:51 朱效文:在寂静中聆听心的跳动
    <!--正文内容begin-->  有好多年了,儿童文学中的短篇作品受人们关注的程度,远不及长篇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人们争相议论短篇少年小说和短篇童话的热闹场景,仿佛一去不复返了。幸好有几家执著的儿童文学期刊依然在那里坚守,有很多年轻的和不太年轻的作者依然在痴痴地写着短...   [阅读全文]
    2011-02-09 05:00:06 任东华:论迟子建文学叙事的民族性
    尽管有人曾严厉地批评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之悖论性及其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既然中国文学的发展已经纳入世界格局,那它与世界的关系就不可能是被动接受,它已经成为世界体系的一个单元,在其自身的运动(其中也包含了世界的影响)中形成某些特别的审美意识,不管与外来文...   [阅读全文]
    2011-01-28 03:11:09 季国平:当前戏剧创作中的三个问题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H1>  2009年,中国剧协举办了首期编剧读书班,引起了全国戏剧界、尤其是青年剧作家的关注。在那次编剧班上,我曾以《当前戏剧创作三题》为题,讲了“编剧当自强”、“激励育人才”、“创作循规律”三个话题。2010年是第二期,我要...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