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1-07-22 03:00:40
闻彬:底层的坚守与写作的快乐
不知道欧阳杏蓬知道不知道有句话叫“文人宜散不宜聚”,但他至今为止,都是生活在文人的圈子之外的,因此,他的作品也就没有“匠味”,像所有打工作家的作品,保持着生活的原汁原味。读他的《以孤独的名义》、《缤纷湘南》和《广州读本》,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思想不受束缚的业务...
[阅读全文]
2011-07-13 03:45:20
“泛诗歌”时代:写作的困境和可能性
<!--正文内容begin--></H1> “泛诗歌”的幽灵化 新世纪以来,似乎有个舆论化的声音,“诗歌越来越边缘化”。从某个角度看,我觉得可以这么说。但是同时要知道,理解“边缘化”还有另一个角度,就是它的“幽灵化”。作为文体的诗歌,其影响力在减弱,但作为一种审美气质,诗...
[阅读全文]
2011-07-11 02:52:41
夏传:回溯于叙事之河
作为一个出生在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保罗·奥斯特毫无疑问属于那种学者型作家。他熟谙法语,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从事过十年的翻译与评论工作,他优雅、沉稳、高产,孜孜不倦地投身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一间安谧的小屋,每天七小时的写...
[阅读全文]
2011-07-07 02:47:50
顾文豪: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有个颇有意味的段落,罗格医生拿《费加罗婚礼序曲》堵住伯蒂的耳朵,请他大声诵读莎翁名段“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伯蒂满心疑虑战战兢兢,浑然不觉自己其实读得酣畅雄浑,这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的设计与其说证明了罗格医生的别有一功,毋宁...
[阅读全文]
2011-07-05 02:23:32
重点推荐: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一、《阿Q正传》的叙述方法及其暧昧性 1、在两种叙述传统之间的《阿Q正传》 《阿Q正传》采用了说书人的叙述方式,作者是相对超然的。正由于此,这里提出小说叙述方法与暧昧性的问题也许有点奇怪。暧昧可以是对某种不清晰状况的描述,但即便如此,它也只能是一种主观性的...
[阅读全文]
2011-07-01 04:03:39
王家新:纪念诗人米沃什诞辰100周年
今年三月,在熙熙攘攘的莱比锡书展上,在同我的德文诗集出版者见面后,我就直奔东欧国家展区,因为东欧的文学和诗歌对我一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还没有走近波兰展台,远远就看见诗人米沃什的大幅照片招贴,我这才意识到:今年是这位伟大诗人诞辰100周年的年份...
[阅读全文]
2011-06-30 02:14:21
黄夏:融于人性纠结的历史叙事
<!--正文内容begin--> 在我印象中,酒吧之于西方,就如茶馆在中国,皆是透视人生、窥探社会的一扇窗口。它欢迎八方来客,所以具有公共场所的性质;三五友朋在此聚首,所以又有某种私密的味道。酒热耳酣之际,飞短流长的绯闻在此传播,野心勃勃的阴谋于此出笼,真话伪装成假话欣...
[阅读全文]
2011-06-20 03:17:08
李云雷:90年来文学“新人”形象变迁
在文学领域,“新人”主要是指具有时代色彩的新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出现,既是社会与文艺思潮的产物,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引导着一个时代的风潮。 “新人”既可以指某一类青年,也可以指代某一阶层,如知识分子、农民、解放军等。在这些“新人”身上,凝聚着时代风云与...
[阅读全文]
2011-06-17 05:00:53
女性新诗写作:从“性别之我”到“享受边缘”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20世纪中国女性的新诗书写,一方面紧密联系着中国社会的历史风云,另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女性文学发展史的一些阶段性基本特征。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女性新诗的价值取向以及形式、修辞、风格方面的变迁,都...
[阅读全文]
2011-06-16 05:27:25
叙述:散文在场的本体性修辞
</H1><!--正文内容begin--> 空泛的抒情和不着边际的议论,或者说抒情与议论导向和控制下的“叙述”,是如今散文不在场的重要原因。换言之,今天的散文之所以不在场,与其缺乏“独立的叙述”有关。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倡议”,虽遭到李大钊的...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