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2-11-21 03:33:37 梁平:寻求新的可能性的写作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印象中的梁平擅长宏大叙事,而他新近发在《中国作家》第10期上的一组《人物志》却在日常生活的海洋中撷取诗情,把目光聚焦于几个小人物,状写刑警姜红、邻居娟娟、好人张成明、痴人唐中正、逝者甄怀远、知青王强等平凡的生活际遇...   [阅读全文]
    2012-11-16 06:00:07 冯骥才:面对艺术背对市场
    </H1>“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览,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众多文化名人前往助阵。前天,冯骥才接受了本报专访,他称要站在明天看现在,对文化保持先觉性。对于那些注重市场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冯骥才告诫说:“我特别希望对年轻人说一句话面对艺...   [阅读全文]
    2012-11-09 06:07:45 何平:麦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12-10-30 04:00:53 王彬:诗歌批评的新收获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在中国当下的诗坛里,湖北的诗歌界是不可以回避的。湖北诗歌界的历史与现状是一个应该研究的课题,可惜这方面的成果不多,就我所读到的一些文章,也大都属于对个体的论述,且散见于湖北地区高校学报,刘川鄂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   [阅读全文]
    2012-10-23 03:21:32 陈华文:生态文学之思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自然生态文学阐述的主题和内容,直接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之危,并预兆了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与其他文学门类不一样的是,自然生态文学与今天的物欲主义潮流格格不入,并且站在了这个潮流的反面。  在自...   [阅读全文]
    2012-10-22 01:58:32 长篇小说的“中国化”及其他
       [阅读全文]
    2012-10-16 03:03:24 阿城,别一种认识的维度
    2012年的8月17日,下午六点左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内到达口。  正被一泡尿憋得不行的我,在出口处东张西望,却愣是不敢离开半步,因为我在等阿城。  过了不知多久,一眼瞧见阿城慢悠悠从出口处出来,单肩包,圆框眼镜,寸头,边走边回头张望。我叫了一声“阿老”,他闻声笑...   [阅读全文]
    2012-10-15 04:01:43 赵瑜:散文对生活应该如何猜测
      常读到一些散文,语言很好,但它的体例有些模棱两可。说是散文吧,但在写作的情节设置中,作者总想把生活中的坎坷处无端修饰掉,成为华丽的场景或可口的菜肴。这些文字从生活的某个早晨的某个村庄出发,踩的是踏实而泥泞的乡土路,可是,只一会儿,作者就不安分起来,急于奔向...   [阅读全文]
    2012-10-11 01:58:51 符曦:肉身的伤痛与艺术的良心
    如果与符曦相识之前,你先见到的是她的画作,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些充满伤痕与生命张力的画,是出于一位女性艺术家笔下。而与她稍微接触,你便会对她本人与作品的联系笃信无疑。符曦是艺术家中出了名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她知性笃定的外形,还是她言谈间流露出的深刻,都与她那一幅幅带...   [阅读全文]
    2012-10-09 02:06:25 断裂还是延续: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变折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