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3-04-19 03:00:39 张瑞田:陈独秀书法的“孤”与“不孤”
      陈独秀《题刘海粟古松图》一诗在读书人中间流行一阵子:“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  讨论陈独秀书法,在这首即兴题诗中参悟到许多东西。陈独秀面对的是刘海粟的画作,其实,他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陈独秀在中国历史中的短长和深...   [阅读全文]
    2013-04-16 05:00:38 谢忠民:卡夫卡的非人情结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以最令人震惊的几个句子开篇:“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小说是由复杂难懂的典型人物的梦幻逻辑构成的,但是反映了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不止,随...   [阅读全文]
    2013-04-07 04:00:22 贺平:此情只应天上有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读完这本父亲的手记,真的需要一些勇气。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癌症折磨致死、老父亲晚年的丧女之痛会一直缠绕着你。然而,只要你读完,恐怖会慢慢散去,你心里会漾起绵长的温暖。我想说,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是一个家人相亲...   [阅读全文]
    2013-04-02 04:00:32 让诗性正义的太阳在俗常生活中升起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呈现生活的理想品质  文学与现实之间不是镜子式的对应关系,而是要对现实进行引导与提升。但这些年的中国文学产生了一种倾向,它跟为欲望和利益而相互争夺的生活习性形成了镜子式的呼应,甚至文学与生活相互推动,使得这样...   [阅读全文]
    2013-04-01 09:14:00 刘志成:灵魂中的另一种疼痛
      我们的三菱驶出鄂托克旗时,一路明澄的高天飘着洁白的云朵。一路葳蕤的草甸也飘着洁白的云朵(羊群)。风在草尖上奔跑,白云也在草尖上奔跑……快到棋盘井,路两旁葳蕤的绿色已染了黑,渐渐深了,深了……路上不时擦肩而过装得像小山包的煤车。柏油路已被啃得坑坑洼洼,像蒙上鼠...   [阅读全文]
    2013-03-29 06:18:26 袁雅琴:苦难中眺望幸福
    </H1>  李健小说的《幸福的花朵》从人性、婚姻、**和道德角度展开,引起读者对社会流浪儿童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我家木屋背后有一口老辈挖弃的煤窑,隐蔽,潮湿,就像母亲的子宫,吊在半山腰上。那就是我的出生地。”小说开头直接昭示着一种怜惜,故事情节充满苦涩与伤感...   [阅读全文]
    2013-03-27 05:49:46 马笑泉:小说与不确定性
      对不确定性的呈现并非小说的专利,事实上,这是一切虚构性文学作品——小说、诗歌以及戏剧——的旨趣和魅力所在。不确定性规避了那种总是试图以一种凝固的看法来代替探询和叩问的危险倾向,不确定性也消解了探询和叩问之后那惟一答案的出现——它只是衍生出更多分岔的小径,导...   [阅读全文]
    2013-03-20 03:23:15 刘波:拒绝背后的坚守与信念――李南论
    一从拒绝诗歌运动开始“我拒绝与任何诗歌运动合作。”李南如是说。之前,我一直找不到进入李南写作的突破口,偶然看到这个句子,在理解上有了转机:不合作,才是李南的个性。这种不合作并非突然在她身上发生,而是一种天性使然。李南从小就不是一个让父母省心的“乖孩子”,一直以...   [阅读全文]
    2013-03-18 04:02:04 张好好:读陈忠实小说集《霞光灿烂的早晨》
       [阅读全文]
    2013-03-15 03:02:05 关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欣赏音乐了解这个时代。反过来,了解这个时代,会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我们阅读的诗歌、小说、绘画和音乐,甚至建筑、服装”  诗人、作家或电影工作者,要关心的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而关于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读者更应该关心的是作者怎么来写的...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