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3-12-09 03:13:55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对话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几乎每一种西方文艺思潮的引进,都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人们以新的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发掘中国传统文学思想与西方思潮的对应物。在哲学解释学及其相关的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登陆中国之后,中国学人以解释学的基本...
[阅读全文]
2013-12-06 05:07:15
宁逸:从解构到建构
最早知道“解构”这个词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研时,大约是从当时的文艺理论课上知道的,现在解构已经铺天盖地遍布各种报刊杂志、学术的非学术的,亦可见一个外来概念的引进在20年间的变化,由非主流的变成主流的,这中间的化学酶其实主要是社会的巨变,这...
[阅读全文]
2013-12-04 05:52:36
电视艺术理论思辨的创新成果
</H1>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负责编撰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二卷)》(以下简称“蓝皮书”),从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艺术发展和理论出发,梳理、探讨了2010—2011年我国电视艺术的总体概况,总结、提炼了当前电视艺术理论与实践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重要...
[阅读全文]
2013-12-02 03:03:18
梁平:坚硬的伤痛与绕指的柔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李小华是不事喧哗、默默写作的普普通通的一位诗人。《李小华诗选》分为爱情、乡情、沉思、校园四个部分,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在这些简单的命题里,深刻、清晰地记录了一个漂泊他乡的诗人的生命情景,折射的...
[阅读全文]
2013-11-29 09:17:41
颜敏:当代文学批评的症候分析
</H1> 但凡亲历过20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期的人,都能切身体验到,如今纸质文学在现代视听文化的强势挤压下,越来越边缘化与圈子化。尽管从文学创作方面讲,纸质文学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相当可观,仅长篇小说就有几千部问世,散文作品则如同水银泻地般...
[阅读全文]
2013-11-28 05:09:09
向荣:一种立场与两种批判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逆旅》的作者更加突出强化的是他的民间知识分子立场,字里行间也彰显出他对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更加自觉的文化认同。在《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富里迪指出“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
[阅读全文]
2013-11-25 03:29:34
霍俊明:论邰筐“城市”视域的诗
今天,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使人神经兴奋、官能膨胀,使人处于迷茫而不自知的境地。在全面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时代,诗人生活在雾霾笼罩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城镇和城乡结合部。但是多少年来成熟的“城市诗歌”仍然阙如。对于当代中国诗人而言,城市、广场、街道、厂区、农村...
[阅读全文]
2013-11-21 03:08:06
文言:现实压力下的情思表达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赵燕飞是“中青年过度期”作家的一个样本,其作品的得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集中阅读她的十数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的情节人物,特别是作者意欲表达的内容,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个在现实生活里体验、经历、拼争的人,一个对...
[阅读全文]
2013-11-19 03:08:24
熊元义:作家评传与文学批评
近些年来,不少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一些中国当代作家评传,有的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反响。虽然中国当代作家评传没有中国现代作家评传那样阵营齐整和蔚为大观,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已有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强化当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评传的写作是...
[阅读全文]
2013-11-18 04:30:13
陈华文:村上春树的闲雅与淡定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放缓生活的节奏,慢慢地、安静地在人海里行走,才能真正体悟人情冷暖,深刻地感受世间万物的微妙。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去年败给了中国作家莫言,今年却败给了加拿大年过八旬、居住在乡村的作家爱丽丝·门罗,...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