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3-12-27 03:21:50
2013年儿童文学主题与亮点
2013年,中国儿童文学(大陆地区)被来自专家、政府、市场、国际同行等等不同的目光所热切注视,这种“注视”里有检阅收获的庄重喜悦,也有望闻问切的审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中国儿童文学所取得的实绩,并预示着未来的走向。 创作、出版、阅读的高度与底线 一、中国...
[阅读全文]
2013-12-26 05:03:20
2013年小小说:乡土的溃败与历史的重叙
如果将这一年又一年的小小说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发展的小小说历史进程中考量,那么,今天的小小说无疑是精彩的、好看的,是日臻圆熟与精致的。其实,文学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与建设的过程,一年又一年,添砖加瓦,平缓而从容,却也有一种前行中的自足与欢悦。2013年,应该...
[阅读全文]
2013-12-24 03:12:05
陈培浩:当女性主义遇见短篇小说
林渊液的《倒悬人》提供了一种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新的可能性,那便是女性意识和短篇小说文体性的双重自觉。当女性主义遇见短篇小说,它的内在难题在于:“小说”如何破解性别说教,性别新视角又如何找到最贴身的艺术框架。 小说中,林渊液还是那个执著于智性追问的性别省思者...
[阅读全文]
2013-12-19 03:09:14
白水:绵里藏针的叙事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近日,连续读了刘庆邦发表在《十月》和《花城》上的“保姆在北京”的系列短篇小说。刘庆邦是我喜欢的小说家,他的小说细腻而空灵,接地气,暖心灵,处处流露出对底层人的同情,对人类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的双重关怀,以及对社会公...
[阅读全文]
2013-12-16 05:00:06
张炳元: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数十年下来,一直在跑,已经将生命定格在倾身向前的姿态里”。 这年头,读后能让人感动而难忘的文章,委实不多。当我读完李小江的《家国女人》,特别是最后那篇《代跋:救赎与启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并对作者油然心生敬意。李小江,新时期中国妇女研究的拓荒者、组织...
[阅读全文]
2013-12-12 05:16:14
肖复兴:电视剧两张不同的面孔
央视一套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和北京卫视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几乎同时播映,无形中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让观众有了各自的选择和评判。两部电视剧各自的走向不同,引导观众的心理反应的走向也不尽相同。 这是两部内容完全不同的电视剧,一边虽说是剩男剩女毕竟还抓住了青...
[阅读全文]
2013-12-12 04:17:14
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创作资源,任何一位从事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作家或者艺术家要想真正创造出属于本民族气魄的文学作品,都必须要深深地扎根于这一片深厚的土地上,植根于传统博大而又精深的中国文化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孔孟思想,老庄道学...
[阅读全文]
2013-12-12 04:07:28
赵卫峰:诗人为什么要出诗集
A传播对诗歌写作的效力众所周知,阶段性的结集展示则似一个台阶,谓之“出版”。如今出版之意多已溢出“官方”与“民间”,但成书的这道“程序”纵然好事多磨仍然要走。纵横观之,即便诗与诗人已广泛置于网络环境,出版仍是一个让当代中国诗人百感交集的痒,也让“将一个人或多个...
[阅读全文]
2013-12-11 03:05:43
作家是否就有资格不读书?
“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几天前有人请莫言荐书,莫言无奈地坦言。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因为这与人们“写作者必是饱读诗书之人”的印象相去甚远。然而,作家之中不读书之风日盛,不少人并不为耻,反以“不读书尚能写作”为荣。...
[阅读全文]
2013-12-10 04:07:44
陈莹峰:让阳光温暖每一民生净土
所谓民生,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生...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