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4-03-07 05:01:53
尚盈盈:生命存在的阔大意境
人类生来就是要一代代地延续、传承、领悟与经历的,如草木岁岁荣枯,亦如连尔居,它是沧海,它也可以是人类的桑田。 水上田园连尔居,异水奇洲,是一处化外之地。它出现在熊育群的长篇小说《连尔居》里,像磨砂玻璃后闪现的憧憧影像——轮廓清晰可见,却总让人恍惚。它是上...
[阅读全文]
2014-03-05 04:07:05
赵月斌:谁可留住乡愁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临近年关,正值人们回家团圆的高峰期。据预测,2014年春运客流量将达36.2亿人次。通过“百度迁徙”,更可直观地看到每天都有数亿人次像候鸟一样穿越千山万水。大家之所以不辞辛苦地迁徙奔波,是因为有一个地方叫老家。哪怕你走得...
[阅读全文]
2014-03-04 04:06:04
孙伟科:重建宏大叙事的美学路径
要不要宏大叙事,也许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崛起的民族可以没有文学艺术的“史诗”,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可以没有伟大的文学来反映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争议、质疑宏大叙事,是因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曾经历过一个任何细节都可以在政治上上纲上线的时代,...
[阅读全文]
2014-02-25 04:05:01
范培松:浅析在场主义散文的三个理论问题
在场主义散文已经进行了四届成功评奖,在国内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尤其在当今各类评奖越来越变味,让人们感到失望的时刻,在场主义散文评奖的公正、透明,使它一枝独秀。 但是,经历了历年在场主义散文的评奖,人们也有颇多的疑惑,许多理论问题也就浮现了。虽然,在场主义...
[阅读全文]
2014-02-24 04:08:24
项万和:历史中的晚清提督唐友耕
作为晚清四川提督的唐友耕其人,无论是其影响力或是声名地位,在纷乱的晚清,英雄辈出,与之相比,基本称不上风云人物,要去探寻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其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被蒋蓝挖掘出来的血腥事件所牵扰,有一种不得释怀之感。 读完蒋蓝先生《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
[阅读全文]
2014-02-17 03:11:38
桂兴华:对当前政治抒情诗的思考
政治抒情诗,决不能排斥个人情思。做“思想觉悟大提高”的“押韵传声筒”不行,“文学工具论”早已废弃。从“我们”到“我”,是新时期诗歌的重大转折。这些年来总的感觉:该领域压力大,起色却不大。政治抒情诗的作者姿态没有放低,也没有在意象的高坡上张扬青春之旗。有所作...
[阅读全文]
2014-02-14 05:09:46
小山:童话的“深度”
我们这一代所写的童话,大多太甜了,真的像给孩子们棒棒糖。这不算错,我们的儿童需要甘美,尤其五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作家,自己童年有一些饥饿或困苦的经历,自己苦尽甘来后,也愿意贡献甜美;而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作家却又没有多少贫困经验,童话对他们来说会沉浸于梦幻中……...
[阅读全文]
2014-02-12 04:27:06
黄桂元:文学批评的自律
</H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中外文坛,批评家的“行当”都不大受人高看,他们常常认为属于“附庸”一类,总觉得是作家养活了批评家。法国批评家蒂博代曾提出“自发的批评”的概念据理力争,认为“它需要的不是学者日积月累的卡片,而是机智、敏感、生动迅速的反应。比诸学者...
[阅读全文]
2014-02-10 03:14:31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第二辑述评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第二辑”共推出4位内蒙古作家的作品,包括评论、长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这一文学创作工程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共同发起组织,并与作家出版社合作推出。工程旨在支持、鼓励内蒙古作家创作出更多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
[阅读全文]
2014-02-06 04:10:16
龙仁青:文学――故乡抑或神灵
那时候,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无人问津,他的名字和他的诗歌,或许只有藏学界或者藏传佛教界的少数人知道。而我有幸在那时候读到了他的诗,藏文原文,干净、简约的表述,与我当时接触到的藏文诗律学和词藻学所提倡的对装饰性的强调大相径庭。或许就是这种不事雕饰的干净和简约...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