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4-04-16 03:28:28
周耒: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故事:小说作为一门古老的叙述艺术,是先从讲故事开始的,它以愉悦大众为目的。后来人们发现小说可以承载更多的的意义。这些意义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于把讲故事这一最初的形态挤压到了一个不被待见的角落里面。似乎讲故事被视为一件幼稚肤浅的事情,羞于提及。倘若我们认...
[阅读全文]
2014-04-14 05:00:56
贺仲明:心灵的对话
</H1> 在现行的文学体制和许多人的观念里,文学批评似乎被隔离在文学之外,其实,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著名的《文学理论》中所指出的,文学批评应该是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时代文学的发展状况。所以,当一个批评家从事批评工作的时候,他所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文...
[阅读全文]
2014-04-10 03:02:29
刘予儿: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到《凿空》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即便文学某种纯粹的品质被喧嚣掩盖,再过50年,读者依然可以认为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和其后的散文化小说《虚土》这两部书,对未来的启发依旧存在。 《一个人的村庄》的微妙之处是一切都太旧了,作品里的内容全是那些旧得...
[阅读全文]
2014-04-02 04:04:57
王爱松:经典的高度与创新的焦虑
</H1> 当代中国文学面临困境的两种表现,一是文学经典影响的式微,二是文学创新能力的不足。但这或许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典影响的式微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必然伴随经典影响的式微。而且,这种文学的困局,扩大点说还不单纯是中国文学的问题,它还...
[阅读全文]
2014-03-26 03:01:13
张晓琴:批评是灵魂的探险
批评是灵魂的探险,是自我与世界的对话,是自由与限制的融合。 批评首先是灵魂在优秀作品中的游历,用一颗初心感悟作品,说出真诚的话语,完成一种精神创造。批评是淘金去沙,不断地发现当代文学中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批评更是关注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由此观照历史...
[阅读全文]
2014-03-24 04:08:31
韩浩月:大地与天空的距离
每个小孩子在懵懵懂懂时,听到来自大人的训诫,往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根本听不懂,当作耳旁风过去了,一种是如雷贯耳,心灵仿佛被闪电照耀,从此一生有了难以逾越的戒律。 近日读冯承平、海燕两位所著的成功心理学著作《堂堂正正一辈子》,不禁想起我少年时的一段经历:某...
[阅读全文]
2014-03-21 04:00:31
漫议台静农
自1922年初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发表新诗《宝刀》,台静农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但在未名社成立之前,他的作品数量有限而且并无多少影响。未名社时期,台静农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出版问世,一是《地之子》,一是《建塔者》,这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成熟期,也是高潮期,...
[阅读全文]
2014-03-20 04:03:12
李德南:在新的文学机制和时间境域中诞生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在以代际作为视角和方法的文学批评中,“80后”常常被视为是非常幸运,甚至是过于幸运的一代。尤其是在尝试为最初普遍不被看好的“70后”作家“正名”、“叫屈”的批评文章中,“80后”更成了一个很微妙的参照对象。这些文章...
[阅读全文]
2014-03-13 04:07:01
古耜:散文长廊里的中国梦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一个具有人类意识的国家,在开拓前行或艰难崛起的道路上,必然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追求与憧憬,即一种集合并浓缩了人民意愿的国家梦想。如果说这种国家梦想在美国曾经被定义为:通过努力工作、节俭和牺牲,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财务独立...
[阅读全文]
2014-03-10 04:03:55
林颐:剥开历史的洋葱
作为一个建筑学专家,近年来,朱涛投身于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以及建筑学历史研究,于2010年获得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颁发的“中国建筑评论奖”。2014年1月,朱涛的著作《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