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4-04-30 03:18:22 黄涌:纸上如何还乡?
      纸上还乡,不再是简单地回到故乡那个具体场景中,而是让我们通过文字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当安详和宁静从我们生活中漫溢而出时,故乡就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农村工作的美好愿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延绵了数千年的...   [阅读全文]
    2014-04-22 04:09:44 张静:爱,从未向时间低头
     “人这一生,不是为了追求圆满而来,而是为了一次又一次明白圆满的不可能。虽然这一生这一世不可能圆满,甚至一切都会成空。但我这辈子有过你。”打开香港作家张小娴新散文集《我这辈子有过你》(湖南文艺出版社3月1日出版),心弦再一次被她凄美的文字触动。  张小娴被称为全世...   [阅读全文]
    2014-04-16 03:28:28 周耒: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故事:小说作为一门古老的叙述艺术,是先从讲故事开始的,它以愉悦大众为目的。后来人们发现小说可以承载更多的的意义。这些意义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于把讲故事这一最初的形态挤压到了一个不被待见的角落里面。似乎讲故事被视为一件幼稚肤浅的事情,羞于提及。倘若我们认...   [阅读全文]
    2014-04-14 05:00:56 贺仲明:心灵的对话
    </H1>  在现行的文学体制和许多人的观念里,文学批评似乎被隔离在文学之外,其实,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著名的《文学理论》中所指出的,文学批评应该是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时代文学的发展状况。所以,当一个批评家从事批评工作的时候,他所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文...   [阅读全文]
    2014-04-10 03:02:29 刘予儿: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到《凿空》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即便文学某种纯粹的品质被喧嚣掩盖,再过50年,读者依然可以认为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和其后的散文化小说《虚土》这两部书,对未来的启发依旧存在。  《一个人的村庄》的微妙之处是一切都太旧了,作品里的内容全是那些旧得...   [阅读全文]
    2014-04-02 04:04:57 王爱松:经典的高度与创新的焦虑
    </H1>  当代中国文学面临困境的两种表现,一是文学经典影响的式微,二是文学创新能力的不足。但这或许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典影响的式微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必然伴随经典影响的式微。而且,这种文学的困局,扩大点说还不单纯是中国文学的问题,它还...   [阅读全文]
    2014-03-26 03:01:13 张晓琴:批评是灵魂的探险
      批评是灵魂的探险,是自我与世界的对话,是自由与限制的融合。  批评首先是灵魂在优秀作品中的游历,用一颗初心感悟作品,说出真诚的话语,完成一种精神创造。批评是淘金去沙,不断地发现当代文学中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批评更是关注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由此观照历史...   [阅读全文]
    2014-03-24 04:08:31 韩浩月:大地与天空的距离
      每个小孩子在懵懵懂懂时,听到来自大人的训诫,往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根本听不懂,当作耳旁风过去了,一种是如雷贯耳,心灵仿佛被闪电照耀,从此一生有了难以逾越的戒律。  近日读冯承平、海燕两位所著的成功心理学著作《堂堂正正一辈子》,不禁想起我少年时的一段经历:某...   [阅读全文]
    2014-03-21 04:00:31 漫议台静农
      自1922年初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发表新诗《宝刀》,台静农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但在未名社成立之前,他的作品数量有限而且并无多少影响。未名社时期,台静农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出版问世,一是《地之子》,一是《建塔者》,这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成熟期,也是高潮期,...   [阅读全文]
    2014-03-20 04:03:12 李德南:在新的文学机制和时间境域中诞生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在以代际作为视角和方法的文学批评中,“80后”常常被视为是非常幸运,甚至是过于幸运的一代。尤其是在尝试为最初普遍不被看好的“70后”作家“正名”、“叫屈”的批评文章中,“80后”更成了一个很微妙的参照对象。这些文章...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