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07-22 02:11:40 李强:《乱世》里的创造
      江苏青年作家黄孝阳曾用“残局”和“俄罗斯套娃”来比喻他的这本《乱世》。我不会下棋,便无力与他对弈。在北京一个雾霾严重的周末,我躲在家里,紧闭门窗,随着作者潜行低吟的文字“穿越”回那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的十来天里,“穿越”到那个虚构的川西小县城“南坪”去,...   [阅读全文]
    2014-07-15 03:05:47 《临湖》:在轻与重之间
      读过项丽敏不多的文字,总体的印象是轻灵、纯净、感性、唯美,如初生的婴儿需要小心呵护,轻拿轻放,然后就会发现,丽敏是个高超的魔术师,她会让你变成一个初生的婴儿,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重新认识露水、马齿苋、云朵、蚂蚁和蜻蜓,于是,你仿若重新来过。  所以,...   [阅读全文]
    2014-07-10 04:29:19 石厉:呼唤诗性的文学话语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言语的美在于明晰而不致流于平庸。用普通词语组成的言语最明晰,但却显得平淡无奇。”所谓“普通词语组成的言语”,用今天的话说,最大的交集就是公共话语。  从语言的修辞角度,文学如果不只是个人式的自言自语,而需要与更多的人交流并使他们...   [阅读全文]
    2014-07-09 04:24:59 从结构变化看网络小说的发展需求
    </H1>  网络文学最初是以先锋面貌出现的。早期网络文学始于诗歌实验,那交织着代码、穿插着动画、随意点击跳转的数位诗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后来在“网络文学”名下为人们所认识、所追捧的都是再浅易不过的大众读物,但这一词语却始终闪烁着新鲜时尚的色彩。  非线性文本:《*程...   [阅读全文]
    2014-07-08 02:09:31 布谷:亮在内心的灯盏
      小说家海飞用了二十万文字,构筑了一条七十多年前的回故乡之路,漫长而曲折,崎岖而险峻,源自于遥远的远方,通往遥远的家乡……回家的道路上,行进着各色人等,有国军逃兵、新四军金绍支队伤兵、日本入侵者、日本俘虏、皇协军、汉奸、土匪、离井背乡的普通男人与女人等等。还...   [阅读全文]
    2014-07-04 04:02:06 李晓虹:散文的新视角
    </H1>  陈奕纯是画家,许多重要场所都悬挂有他的巨幅画作。当人们在这位艺术家展现的壮阔画面前流连忘返之时,他又将散文集《大地的皱纹》呈现给读者。  画家一旦具有较强的文字叙述能力,他所呈现的往往与单纯的作家有所不同。当文字变成画家手中的另一副笔墨时,在图景之外...   [阅读全文]
    2014-07-03 03:09:12 张光茫:足球的回忆与感伤
      巴西世界杯激战正酣,卫冕冠军的出局让人叹惋,黑马的出现让人惊奇。看球时的心情随着球场的节奏,时而悲喜时而沮丧,时而消沉时而激昂,十足过了一把足球瘾。但我手中乌拉圭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足球往事》(张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阅读后更让我兴奋不已。它是一部...   [阅读全文]
    2014-07-01 02:04:32 王士强:纸上艾涧 心底家园
      到目前为止,李林芳的诗歌世界其中心都是在一个叫做“艾涧”的地方。这个艾涧并非一个现实的所在,而主要是一个精神性空间。“艾涧”是李林芳构筑的一个精神家园、心灵归宿,包含了其内心世界的诸多奥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颇为独特、具有魅力的审美空间。  在李林芳在回忆性...   [阅读全文]
    2014-06-30 03:14:59 战宇婷:读《鲁院日记》有感
      记忆于我们,是一扇门,通往过去,也似一盏灯,照亮未来。丁利的《鲁院日记》围绕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不断深入到记忆深处,深入那些魂牵梦绕的乡村精致,散发出温厚的乡情。  翻开《鲁院日记》,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就像茶香般氤氲开来。没有浮夸的辞藻,...   [阅读全文]
    2014-06-27 03:08:36 叶延滨评论:高旭旺―诗歌语言的淘金者
      高旭旺无疑是诗人中的一个奇才,我想到他,就想到他对诗的那份热情,那种执著,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在这个越来越世俗和利益化的时代,高旭旺常常让我惊奇地看到诗歌的神奇。高旭旺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失怙,部队把他培养成人。没上过大学的高旭旺,和高尔基一样,同样证...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