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4-10-13 03:09:32
刘安海:关于文学概念的一点质疑
先看到一本《生态文学》的教科书,主编在“后记”里说:“凡是关注生态,对原初自然生态的仁慈与美好有体认,对人类制造的生态危机有警觉,对正确的生态理念有阐发,对生态珍惜有渴望,对生态教育有努力,对生态保护有行动的所有文字的、图像的、声音的文本都是生态文学文本。...
[阅读全文]
2014-10-09 03:03:08
陈华文:重拾历史文化的诚挚表达
从《废都》《白夜》《怀念狼》到《秦腔》《古炉》《带灯》,再到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老生》,贾平凹已经出版了十五部小说。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几乎都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与创作技巧。而永远不变的是,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主人公一概都是底层小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中...
[阅读全文]
2014-10-08 02:06:04
李汝保:我笔下的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
2014年3月4日,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因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出席了追悼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纪念文章。《每周广播电视》开辟“金色年华”周刊“那一年”栏目,我撰稿《我所认识的吴天明》寄去,以飨读者。回想20多年前与著名...
[阅读全文]
2014-09-30 04:02:10
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
关于文学风格的研究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分析评价当下文学发展状况的重要切入点。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氛围中,应当高度关注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呈现,并以此作为把握作家创作的审美特质和当前文学总体发展水平的观察点。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从学理上...
[阅读全文]
2014-09-29 03:03:46
郭军:全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
网络、手机、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字广播、MP3MP4MP5、DV、卫星通讯等媒体和终端,将为文学需求不同的受众提供分众化的信息,这不仅将带来信息碎片化和受众碎片化,还将深刻改变文学的创作理念、传播途径与阅读方式,文学已经被全媒体时代深刻...
[阅读全文]
2014-09-24 02:07:36
诗书漫卷――晏园诗书读后札记
“一炷心香悄相寄” 读《王家新诗词书法》,被一首七绝迷住:“是夜忽得复翁意,柔毫振迅未能弃。隔世知交应祭取,一炷心香悄相寄。”诗后,王家新写了一段跋语:“白蕉先生兰题册,余研习已久,心摹之手追之。于二十世纪回望,堪称大师者自有翁名也。君书神传魏晋,尤以二...
[阅读全文]
2014-09-23 02:15:02
鲁奖评论:无边的繁茂
从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的134部(篇)作品看,它们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文学研究与批评的状况与成绩。概括地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批评家们保持着巨大的理论热情。不管在任何时期,文学的发展都取决于创作与理论的共同发展。批评家们是否响应现实社会的...
[阅读全文]
2014-09-22 04:32:45
大解:释放诗歌内在的光芒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诗集《个人史》的肯定,并因此获得鲁迅文学奖。 近些年,我写诗少了,但我得益于诗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从诗中走出,从事小说、寓言、散文随笔等创作时,我时时感到诗性的存在。正是那些不可名状的东西,给了我无限的向度和广度,让我领略了文学的魅力。如果...
[阅读全文]
2014-09-18 02:05:34
毕守拙:有棱角的碎片
陈歆耕先生的文化随笔,遇到都不会放过,总体感觉,陈先生的随笔偏向杂文,言之有物而不遮遮掩掩,且能切中要害;有一说一,有话则长,无话就短,绝不拖沓。 所以当我从快递手中拿到《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蓝光枕之塔:萨拉蒙诗选》《宣传队运动队》《各打...
[阅读全文]
2014-09-17 04:09:37
蒯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就是与一颗至纯至美的心灵晤谈。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张国良散文集《海州湾的黎明》也不例外,全书共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50多篇精美散文,既有令...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