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5-04-07 02:02:45
艾里香:生命流逝中的喜悦与哀愁
从书店买下这本蓝色封面的《流动的月光》(作家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是因为席慕蓉。喜欢席慕蓉,不仅仅因为她的诗,更因为她的散文。作为上世纪80年代标志性诗人之一,席慕蓉曾写出《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抒情灵动的诗歌。而在这本《流动的月光》中,...
[阅读全文]
2015-04-02 04:31:32
文学是超越苦难的一座桥梁
人类发展的终极性是对于信仰与精神的追求,孔子与其弟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其“克己复礼”之思想周游列国,传播学说。《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精彩的言谈对话,言简意赅,思想精辟,可谓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二千多年以前,面对奴隶社会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孔...
[阅读全文]
2015-03-31 02:01:42
王研:写出心灵深处的温暖与疼痛
[阅读全文]
2015-03-30 03:00:59
陶泰忠:西柏坡在问我们
一次不期而至的邀约,使我有幸体验了一回久违的感动,一次艺术对心灵的冲击。 在天桥剧场,看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出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前,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末,曾看过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如雷贯耳的《长征组歌》,也曾有过经久不已...
[阅读全文]
2015-03-27 03:12:46
天乙:艺术批评全面沦陷
本文就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主流群体过去一年的部分批评行为、现象、立场、观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兹在“粗线条”式的揭示中国当代艺术主流批评力量已经丧失基本的批评精神和学术良知,已经沦为权力的追随者和名利的吹鼓手。这种批评现实,一方面产生了许多无效的艺术批评,造成艺术...
[阅读全文]
2015-03-26 04:00:32
冷川:重新发现沈从文的精神轨迹
在文史学界,传记研究是个易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一本有分量的传记,往往要依托大量新史料的发现,史料会迫使研究者反思已有的研究模式,找寻更为恰当的阐释话语。但传记研究也是一个易于“媚俗”的领域,把一个人塑造成某种理念的坚守者,远比把他写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
[阅读全文]
2015-03-25 05:14:04
西凉大马,横行天下――评补丁小说中的硬汉形象
补丁,本名李学辉,来自甘肃武威,个头不高,身形也不矫健,但神情和目光时刻透着坚毅和锐利,确是典型的西凉汉子。补丁是属于西凉那坚硬质地的,他的小说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巴子营、大杈河、凉州城,以及与凉州毗连的四川巴城,是补丁小说构建的独特叙事空间。巴子营人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15-03-24 03:56:14
陈毓:小小说六味
什么样的小小说是好的小小说?问题看似简单,回答清楚却有难度,这样的话题可能成为试图说清它的人将要面临的尴尬。 为了能说得清楚些、轻松些,我比喻一篇小说为一道菜。我们每天吃饭,我们判断一道菜好与不好的标准会有哪些呢? 我们在恰当的时分、恰当的地点,...
[阅读全文]
2015-03-13 04:17:58
徐兆正:善恶与真妄
阳明学的引佛入儒 格非在《雪隐鹭鸶》第二卷里,并没有急于给出他对《金瓶梅》一书思想的见解,而是意味深长地与读者回溯了晚明时期阳明学派对程朱理学的反动。 他们的初衷、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深远影响,具体到一句话,便是阳明学派在意识到以往的记诵之学已不足以应对...
[阅读全文]
2015-03-12 03:00:55
马征: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当代阿拉伯裔美国文学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阿拉伯世界掀起向美国的第二次移民浪潮,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第一次移民浪潮中阿拉伯中下层原住民出于“淘金”的目的不同,这次移民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中东世界无休止的战争。躲避战争与骚乱、寻找和平与更好的生活,是第二次移民浪潮的主要动因。上世纪五...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