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5-09-24 04:03:55 张炯:建构“中国地缘文化诗学”
      鲁迅在论及文学时曾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人不以为然。我的理解是,越有地方自然和人文色彩的作品,就会越吸引世界性的读者。因为在别国别地方的读者看来,这样的作品就有陌生感和新奇感。而陌生感和新奇感,正是构成人们审美感受的重要方面。中国文学要走出国门,...   [阅读全文]
    2015-09-23 02:54:55 传统写作面对网络写作的挑战
    简介:曾用笔名:雪克、流水,曾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鸭绿江》《诗歌报月刊》《词刊》《中国诗人》《读者》《作品》《中国湿地》《滇池》《边疆文学》《四川文学》《散文诗》《世界诗人》《青春》台湾《葡萄园诗刊》《创世纪诗刊》《心脏诗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   [阅读全文]
    2015-09-21 03:08:36 钱振纲:读廖四平著《袁可嘉研究》
      我与廖四平兄是同门,曾一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富仁先生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并同时答辩毕业。近日廖兄学术研究大作《袁可嘉研究》杀青,我有幸先睹为快。  毕业之后,各自忙碌,在博士毕业后的十几年中,他已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和参著的学术著作。...   [阅读全文]
    2015-09-18 03:25:25 杨显惠:越走越远的秦岭
      我读小说会谨慎选择,不光因为时间和精力。我看重优秀小说传递的文学精神、社会价值和反思方式。这些比小说技术更要来得不易,也是不能轻易学来的。中外经典小说的经验提醒我们,好小说好在哪里。  6年前在中国作协召开的秦岭小说研讨会上,有人认为秦岭小说的贡献首先在于...   [阅读全文]
    2015-09-14 03:22:11 王文章:评论的视野和言说
      毛时安是我国新时期涌现的第一代青年文艺评论家,也是新时期30多年来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文艺评论家之一。30多年来,他以坚定的文学信念和艺术精神,以满腔的激情,以非功利的、纯粹的艺术理想和职业操守,从未间断过文艺评论和写作。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他被全国的文艺同行视...   [阅读全文]
    2015-09-11 03:00:41 邓湘子长篇小说《牛说话》:谁能延续乡村文明
      邓湘子的《牛说话》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的儿童文学力作。作品触及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的事实:乡村的转型。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乡土始终是中国人最强大的记忆和经验,也是文学想象的基本元素。然而乡村在破坏中,现代文明的入侵使得乡村书写越发成为一种牧歌远景...   [阅读全文]
    2015-09-09 02:20:35 孙郁:萧红的写作乃民国动人一章
    人大文学院院长、原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在《民国文学十五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中,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品评作家和作品。全书共分15个专题,内容涉及新文学、旧派小说、旧诗词、新诗、左派小说等文学概念,以...   [阅读全文]
    2015-09-08 02:00:56 李掖平:一曲奇幻的生命之歌
    李怀荪的小说《湘西秘史》落笔于清末湘西繁华的水码头浦阳镇,以浦阳镇西帮三十六商号的主要商家张家和刘家为主线,铺展了一幅汇映湘西社会近半个世纪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人生百态的生活图景,立体地雕绘出湘西人倔强生存的群像,以一曲奇幻的动人心魄的生命之歌,高调喧腾出独...   [阅读全文]
    2015-09-07 03:00:39 白晓霞:守望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乡愁”
      “文化乡愁”是一个带着淡淡忧伤意味的词汇,它是作家对乡土文化进行思索的艺术化结果。这正如学者陈德锦在《中国现代乡土散文史论》中所说的:“日渐衰落的乡土文化,使不少乡土作家产生了矛盾的意识。他们本来并不排拒新思想和新事物,但有见于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乡土...   [阅读全文]
    2015-09-06 03:00:26 徐坤:爱是这么短,回忆是这么长
      一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Loveissoshort,forgettingissolong。)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的经典句子。读完曹文轩最新结集的小说《桂花雨》,我不禁感慨:爱是这么短,回忆是这么长!曹文轩该有多么爱自己的...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