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5-11-17 05:22:51
张志鑫:他,揭开了“神秘湘西”的面纱
认识李怀荪老师,是在2011年本报组织的“沅水溯源”大型采访活动中。当时,作为总编室主任的我负责接送李怀荪老师给参加采访团的记者们上课。在沅陵宾馆的小会议室内,来自贵州和我省周边市、州的三十余名记者和媒体负责人济济一堂,都在听李老师讲授的“沅水流域的风俗与文化...
[阅读全文]
2015-11-13 03:00:57
古远清:坚实的学术品格
杨虹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叛逆与超越——近二十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对近20年商界小说的成就与局限,从发生学、本体论、谱系学尤其是文化诗学的角度,通过挖掘与梳理大量的史料来透视商业小说的现代性品格。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力,使每个章节的论述离不开严密的逻...
[阅读全文]
2015-11-12 03:00:56
晓航长篇小说《被声音打扰的时光》读后
仔细回想,与作家蔡晓航的谋面应该早有多次,但真正有言语交流,还只是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上。言语间只感到他身上有一些北京人特有的冷幽默。在那次之后不久,我就看到了《人民文学》2014年第10期上他的长篇小说《被声音打扰的时光》。 之前对晓航最熟悉的作品还是他获得鲁...
[阅读全文]
2015-11-11 03:02:24
李一鸣:生活意义的参与者
赵燕飞的小说堪称是作者将自己打量世界的目光,投放到生活内部从而产生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以写实手法,将生活呈现给世界的本质,以小说的形式予以揭示,从而把人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行了文学意义的描摹与阐释。 《春晚》《阿里曼娜》是两篇对当下都市情感的矛盾性进行...
[阅读全文]
2015-11-10 03:06:56
陈剑晖:“非虚构写作”与散文的审美性
近年来,散文写作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写作潮流——“非虚构写作”。这一写作潮流的始作佣者是《人民文学》。该刊从2010年开始设置“非虚构”栏目,先后发表了《中国在梁庄》《中国,少了一味药》《词典:南方工业生活》《拆楼记》《女工记》《阿勒泰的角落》《瞻对》等一大批作品...
[阅读全文]
2015-11-06 04:00:57
赵山林:明类型以述文学流变
盛志梅的《中国说唱文学之发展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全面梳理了说唱文学自唐至清千余年的发展过程,贡献了一部自成体系的古代说唱文学流变史。该书的总体构思,是举一纲而张众目,明类型以述流变。 该书作者对唐前的说唱文学发展作了简单勾勒。自唐以下,对现...
[阅读全文]
2015-11-04 03:10:03
曹寇:我所知道的韩东
在认识韩东之前,我对他就已经有一定程度地了解。这包括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及他的一些个人经历。当然,这种了解是一个粉丝的认知水平。就我当时有限的阅读来看,韩东的作品属于让我信服的那一类。无需宏大叙事,都是鸡零狗碎,一个人的生活真相无非如此。此外,他特有的冷静、...
[阅读全文]
2015-10-30 03:09:26
肖语:《抗日战争》在“非虚构”写作中的意义
10年前,《人民文学》杂志开设了“非虚构”写作栏目,以王树增的《长征》作为开篇,其新的写作样式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之后关于“非虚构”写作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王树增以宏大的战争历史为背景,以壮阔的场面、真实的细节、激情的表达,使得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有了标杆作...
[阅读全文]
2015-10-22 03:00:51
胡传吉:非虚构写作更改文学大势
对“消费同情”的隐忧 白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耶维奇以非虚构之力,斩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异议不断。也许人们认为,为作家的勇敢颁奖,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似乎与文学无关,毕竟文学奖不是和平奖。但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真的跟文学无关吗?且存疑。先看异议。 大致...
[阅读全文]
2015-10-21 02:00:14
郭继军:人性的深度与叙述意蕴
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说过:某种情结和情怀一旦融入哪个人的灵魂,那个人就会从质上和其他人区分开来。比如文人,总是郁郁的心境,悲悯的情怀,总渴望天下一片晴朗的天空,每个人都幸福美满……细读过《在医生诊断之后》掩卷沉思,总觉得该书作者中洋先生就是如此。《在医生诊断之后》...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