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6-09-13 11:18:59
陈家泠:在山水中彰显中国之美
9月4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当晚,出席峰会的30余位国家元首、国际组织领导人走进杭州西子宾馆九号楼西湖厅,在中国画《西湖景色》前合影留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之美在笔墨的浓妆淡抹间显现,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年届八旬的陈家泠,一个出生于杭州且毕业...
[阅读全文]
2016-09-05 10:16:24
郭军平:灵魂在诗性的歌吟中飞翔——读魏彦烈诗集《格桑花开》
文字的产生给予了人类思想飞翔的天空,人类最大的自由莫过于思想的自由,驰骋在思想的天空,于是高山、白云、草原、太阳、雪山等等在广袤的心灵变得五彩斑斓。作为军旅诗人,诗人长期驻守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独特的景色给予了作者无穷的灵感,作者在行吟中,用文字吟唱,让思想飞...
[阅读全文]
2016-08-24 08:23:05
中国文学批评目前什么状况?
如今批评家不再高高在上在现场,陈思和感慨自己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学批评,但还是很困惑——文学批评到底是做什么的?“一说老师,作家,大家都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可一说批评家,通常人家觉得你是个骗子。”“我一直觉得批评家这个词,说出来有点脱离群众的感觉。批评家的概念变成了...
[阅读全文]
2016-08-17 08:50:47
郭军平:“意”与“言”的追寻——读卫国强《来自大自然的伟大绝响》
[阅读全文]
2016-08-15 08:48:33
杨杨:浅析张瑞先生的长篇小说《马刀》之我见
不知何时,忽然间,文朋诗友就像蜜蜂似的盯上了我,总喜欢让我作序或写评。曾经,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于是,我就“大言不惭”地海阔天空,游走于文学的“世界”或光怪陆离的“梦境”。无论是先锋派,还是意识流;无论是新乡土,还是后现代;无论是魔幻类,还是乌托邦等等。从不...
[阅读全文]
2016-08-10 10:27:54
走一条情怀与市场得兼的创新之路
从改编、拍摄起始就备受观众期待的电视剧《解密》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完美收官。这部剧能从类型已趋成熟、市场几近饱和的谍战剧中胜出十分不易。首先,将麦家的小说《解密》完成由文学到电视剧的转换,既要不失原味又要情怀与市场兼得就极为不易。小说《解密》出版多年没人“敢...
[阅读全文]
2016-08-08 10:08:20
董大中:批评需要方法的创新也需要学派的创立
梁静的名字我是第一次看到,它跟《交叉小径》联系在一起,一本新出版的书。随便挑了几篇来读,就形成了这个题目。再读大部,验证我的看法,觉得可以成立。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人。我不知道她以前写过什么。这一本初以为是散文,却不是散文,是批评。她把批评写成了散文,或者说,...
[阅读全文]
2016-08-02 08:36:49
郭军平:依恋脚下厚土的诗人——读官华《春天错过花开》
初识官华,是在读浮光诗集《望月的女子》的时候,看到官华同志写的序言,引起了我的重视,因为官华的序语言沉实,凝练,切入作品,给人有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亦有一种高度的抽象感。具备如此理论功底的诗论家到底是一种什么身份,即使不是大学教授也应该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吧!带着...
[阅读全文]
2016-07-25 11:03:03
陈奕纯:心灵深处的探询——读张秀超散文集《等一等日子》
收到张秀超的散文集《等一等日子》,反复阅读,久久回味,深深感动。作者不饰雕琢的朴素语言,却蕴涵强大的张力,把深切的人生体悟淋漓地倾诉出来。更重要的是,文字里有她对生活独到的思考和发现,她把普通的事物升华到哲理的高度,使作品有了开阔的格局和浑厚的气象。张秀超的写...
[阅读全文]
2016-07-14 07:45:43
乔世华: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
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论吴中洋的长篇小说创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吴中洋即以诗歌、散文写作而名世,不过,其强大文学实力真正得到展示还是在新世纪以后。《在医生诊断之后》(2004年)、《伊苏尔小站》(2006年)、《废墟上的云》(2008年)、《沉重的海》(2010年)和《丘明达》...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