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2-10-05 07:16:09 尚斌:凿窥诗美的图腾 ——读吴晓《新诗美学》
    吴晓先生是中国新诗研究版图中的大家,尤其在个人化诗学整体理论的建构层面,成就突出。《新诗美学》一书是新诗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是关于新诗阅读与阐释的一本必读著作,也是贯通中文轴心学科的文体专项必读书。此书以“新诗”为契入对象,但所阐论之诗,囊括古今中外的纷纭异作...   [阅读全文]
    2022-09-23 04:20:39 李圣传:当下文艺理论为何缺乏热点
    文艺理论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与温度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方法论热”始,中国当代文论便始终立足于时代前沿,既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又引领时代文学的批评研究潮流。且不谈思想转型时期文艺领域的“美学热”“方法论热”,仅就上世纪90年代诸如“失语症”“人文精神讨论”“新理性...   [阅读全文]
    2022-09-19 01:56:29 蔡晓阳:读《焰火》,观父亲
    2018年出版的《焰火》是父亲的第六部诗集,也是他对自己前五十年人生旅程的交待,更是他对诗歌的那一份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成果。但至于是不是他的最后一部诗集,似乎连他自己都不敢断言,因为只要时光继续,那份飘逸婉转的诗意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他发现,总会在一个寂静异常的深夜化...   [阅读全文]
    2022-09-16 01:00:34 张天柱:千年一狐
    </h1>在山西忻州市老一代作家群中,张玉良是位诗人气质很浓的小说家,那些大自然中的野物,在他的笔下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艺术精品,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上跑的,草里窜的,虽名目繁多,形态各异,但在玉良的笔下,均被刻划得鲜美活泼,栩栩如生。尤其是短篇小说《狐精》,给我...   [阅读全文]
    2022-09-13 05:05:11 刘英瑾:复杂人性背后的家国情怀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特点时,杨志军曾说,别人在探讨生活,我在探讨精神。他的新作长篇小说《潮退无声》无疑便是其精神探讨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潮退无声》描写了解放前夕,一群人围绕着炸毁青岛和保全青岛而展开的明争暗斗。杨志军以真实历史为依托,用其一贯的充满诗性的语言,为我...   [阅读全文]
    2022-09-05 01:49:56 尹捷:一部寻找“树洞”的撤退之作
    凭借《叛贼》(TheSellout)一书,美国小说家、诗人保罗·比蒂摘取了今年的曼布克长篇小说奖桂冠。这是该奖自1969年设置以来首位美国作家获奖。这源于2014年该奖从之前仅授予英国、爱尔兰和英联邦作家,转向放弃国籍限制,凡在英国出版、用英语写作的长篇小说均可入选。比蒂出生于...   [阅读全文]
    2022-09-01 02:02:32 陈福民:从知识分子到更复杂的感觉维度
    徐坤初登文坛之时,正值先锋文学退潮、历史讲述崩盘的关口。对于很多人以及文学来说,那是一个很困难的时刻。然而就这一点来说,徐坤又是幸运的——她的文学酝酿与成绩,既得益于此前阶段的各种文学、文化和社会风潮的洗礼,又是对一个即将悄然降临的文学时代的微妙回应。在这个意...   [阅读全文]
    2022-08-30 09:38:19 李一鸣: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生活
    文学批评对于批评家,不仅意味着是一种职业实践、一种价值追寻,而且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批评即生活。在批评这种文学生活中,批评家既是读者,是对话者,更是创造者。批评的本真是对话“对话”是人类生活交往的常态。从表层意义上,批评是批评家与作品、批评家与作者的平等对话...   [阅读全文]
    2022-08-22 03:32:23 石华鹏:小说的难度“难”在哪里?
    制造阅读幻觉是小说真正的难度小说是一种制造阅读幻觉的文体。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或者故事,经过文字魔法般地编织后,让读者陷入阅读幻觉当中,无可争辩地相信它真实可信。如有可能,读者还会随人物一同悲喜,随情节一同心跳,甚至还会随着小说虚构的那架精神的梯子往上爬升,爬升...   [阅读全文]
    2022-08-15 11:30:27 谢有顺:乌托邦与个人生活
    台湾的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一书中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它既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也不会减少这些问题,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我认同这样的看法。文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心灵里一种隐秘的奢侈念想。这点奢侈的念想,决定了...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