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3-23 09:36:44 陈晓明:小叙事中的城市经验
    </H1>  罗望子写作的历史可能有二十多年,不温不火,却我行我素,这么沉得住气,还真是让人佩服。偶尔我会接到他的电话,好像从江苏某个神秘地界打过来的,听到他的声音,说话的语调、语气,还是和十多年前一样,我总会觉得时间没有变化,90年代初的那种文学气场还在。  我最...   [阅读全文]
    2010-03-19 02:52:47 穆涛: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的一月份,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叫“年度最佳”的散文选集差不多同时上市,至少有四五种。这些选本代表着不同选家的视野、视角以及文学审美的水准,书名相近或相似,但入选的作家和作品重叠的却在极少数。从这种现象里可以得出三点认识:  作品丰富  多姿,但...   [阅读全文]
    2010-03-18 05:57:59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我一直对诗人昌耀深怀敬意,一是因为他17岁就参加抗美援朝并负伤致残,二是因为1957年那场反右运动他被光荣地打成了“右派”。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当代诗人中最穷困潦倒、最愤懑孤寂的诗人,除了昌耀,恐怕再别无其二了。关于他,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想来仍心酸不...   [阅读全文]
    2010-03-16 03:12:52 解玺璋:梁启超为何要写《王安石传》
    <!--正文内容begin--></H1>  梁启超的《王安石传》(原名《王荆公》)写于1908年。这一年,梁启超特别忙。算来他已36岁,距离戊戌变法失败的1898年,恰好过去了整整10年。  此刻的梁启超只能暂时退居书斋,“专心从事著述”。(因为梁启超领导的立宪运动受到清政府顽固势力的打压...   [阅读全文]
    2010-03-16 03:10:46 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正文内容begin--></H1>网络时代是否会导致文学的消亡,是否能够产生文学经典——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当我们的作家和学者还在寻找对策和命名权的时候,“网络文学”这个大而化之的名称突然登堂入室,...   [阅读全文]
    2010-03-15 08:27:41 孙宝廷:充满诗性的精神憩园
    <!--正文内容begin--></H1>  在我就读的鲁迅文学院第十二班全国少数民族作家高研班中,有幸结识了来自广西的壮族作家严风华先生。期间,我还获得了一本近期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他个人散文集《一座山,两个人》。真是无独有偶,严风华先生和我分在了同一个小组,且自己又极其...   [阅读全文]
    2010-03-14 05:59:42 悼念张枣:理想主义伴随一生
    “我四处叩问神迹,只找到了偶然的东西。”这是诗人张枣的诗句,3月8日凌晨4时39分,他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因肺癌去世,享年48岁。证实这一消息的人是张枣的弟弟张波,张枣从发现肺癌到去世,时间只有3个月。理想主义伴随一生“去世的很突然,昨天(9日)接到我嫂子的电话,告诉...   [阅读全文]
    2010-03-13 03:41:32 中国的“夏先生”――凸凹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推出他那本迷人的《香水》后,沉寂多年,出版了《夏先生》,作品中那位不知疲劳、无暇他顾、不断于大地莫名疾奔的夏先生给全世界的读者留下有如警钟般的印象。如果要我形容凸凹先生,我不以希腊神话中推举滚石的西西弗斯为喻,却以夏先生为宜。因为前者是被动的...   [阅读全文]
    2010-03-11 03:00:22 单导 :2009年的河南诗歌
    本书的两位主编命我为本书《河南诗歌2009》作序,并为我规定了序言的标题——《2009年的河南诗歌》。拿到稿子,看到这个题目,我有点不以为然。看完诗稿,我认了,心中服帖。也许,只有这个命题才符合这本选集的实际。在我的记忆里,为河南诗歌编辑一本如此全面、真实的年选,这是...   [阅读全文]
    2010-03-10 02:45:17 谭旭东:洞悉青春的文字
    </H1><!--正文内容begin-->  最近读了不少小说,感觉年轻作家写得都非常快,而且有点来势凶猛。李学斌既做评论,也写儿童小说,但这两年似乎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儿童小说创作上,不知是因为小说灵感经常来了,还是因为出版社追得紧。不管怎样,我手头上这部刚由中少社出版的《...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