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4-11 03:04:09
程济威:字画同源,难解其中真味
<!--正文内容begin--></H1> 买一幅字画回家,装点居室,提升自身品位,已成为眼下扬州城的文化时尚。家中悬挂一幅有名望、有地位、有级别的领导或大师的字画,不由得你的身价也顿时随之提高。 然而,又有几人能求得名人字画呢?且不说,大凡作书作画之人一旦有了点名气,就...
[阅读全文]
2010-04-09 03:02:13
刘梦溪:人在旅途 找不到回家的路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重新反思现代化建设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完全丢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出发点,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现代社会,才能把很多问题说清楚。我的看法是...
[阅读全文]
2010-04-07 03:00:16
陈晓明:以虚写实的小说艺术
沈乔生自幼练习书法,后来到东北寒冷地带当知青,据说晚上也支起一块板子,练习写字作文,可见他是一个是极其刻苦的人。多年后,他把放下的书法又捡起来,这一捡却是更加痴迷,每日晨练加上时刻的神往,对书法可谓是情真意切。这样的人来写小说,就会有另一种情调,另一种气韵。...
[阅读全文]
2010-04-05 01:48:36
李兴阳:新世纪乡土小说十年
</H1><!--正文内容begin-->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不断加速的十年,也是中国乡土小说从低迷再度走向繁荣的十年。在这色彩纷呈的十年里,不断涌现的大量的“老人新作”、“新人新作”和西部新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在及时反映出新世纪中国乡村社会从基本文...
[阅读全文]
2010-04-03 01:01:12
夏可君:张枣语词的两面镜子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语词,仅仅剩下语词,当诗歌写作停止,就仅仅剩下这个“仅仅”…… 当生命离开,也仅仅剩下这个“仅仅”,那些由生命所连接起来的诗意语词,已经散开,“以命名来替换虚幻”,“名与命”,都仅仅化作尘埃,这芬芳的尘埃进...
[阅读全文]
2010-03-30 02:13:20
每年这一天
<!--正文内容begin--></H1> 每年这一天都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今天下午我走过校园,那一片迎春花开满了星星一样的花朵——是迎春,不是连翘,许多人都把连翘当成了迎春,迎春花开得比连翘还要早。那迎春花,是一种迫不及待的灿烂辉煌! 这是一年一度的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年一...
[阅读全文]
2010-03-29 02:17:05
李炳银 :文体独立需要思想张力
作为一种和社会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文学体裁,不少报告文学却依然深情地在努力接近和表达着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感受。在很多文学创作现象表明作家在人为地疏离社会生活现实,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建设热情的文化环境中,报告文学这样的表现甚至是有些让人感动的。 近些年来,...
[阅读全文]
2010-03-26 04:12:25
韩作荣:2009年诗歌扫描
</H1><!--正文-->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诗是一种追忆。即使是写刚刚发生的事情与心态,在诗中也是过去的事情了。那大抵是撕心裂肺、无法忘却的事物,在偶然的状态下启迪了心智而形成的诗行。自然,那是独到的感受与发现、感性与理性的交融,是对自然、...
[阅读全文]
2010-03-25 02:23:43
友情转载:莫言: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首先,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大会的议题是“中国文学的本土经验与海外传播”。中国文学有无本土经验?斗胆认为,经验还是有的,即便没有成功的经验,但失败的经验还是有的。总结这些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经验,需要专家和学者,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
[阅读全文]
2010-03-24 04:15:34
赵沛霖: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研究
<!--正文内容begin--></H1> 随着古今对于《诗经》认识的变化,《诗经》学术史的建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战国时代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诗经》一直被奉为神圣的经典,关于它的学术史也被纳入经学史,成为经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四”以后,对于以《序》、《传》为代表的...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