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3-10-07 10:20:47 路内:小说会自行选择合适的语言
    《慈悲》的故事题材不太适合用热烈、绵密、荒诞的叙事手法,它似乎先天地就应该是这样。所谓“人物会自行选择命运”这个说法,其实是作者内心的另一个维度,小说似乎也会自行选择合适的语言。从2007年在《收获》上发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起,路内的写作状态稳定而连贯,《追随...   [阅读全文]
    2023-09-27 08:58:51 唐翰存:批评的四种质疑
    “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这个论题包含着某种“内省”。从写作学的角度去审视文学批评,这种文体在今天出现哪些问题,在“自我判断”上存在什么含糊之处,是值得厘清的。“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这个论题包含着某种“内省”。从写作学的角度去审视文学批评,这种文体在今天出现哪...   [阅读全文]
    2023-09-25 09:14:43 魏英:《简·爱》写作手法浅探
    多次拜读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都爱不释手,对其生辉妙笔深有感触。作者似乎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诉说围绕主人公展开的故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角色们怎样演绎着各自独特的人生剧目。我们动情地与人物融为一体,追随他们的身影,聆听他们...   [阅读全文]
    2023-09-13 08:49:00 以退为进的开阔与诘问 ——读杨献平散文集《沙漠的巴丹吉林》
    大概在5年前,我在第一次阅读散文家杨献平的作品时,就被他笔下辽阔苍凉的西北意象打动了。对于我这样一个生长于南方、对西北缺少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深入观察的人来说,大概认为这样的南北差异必定是他散文写作的思想内核。此后数年,再读到《沙漠的巴丹吉林》时,才惊觉以这样的南...   [阅读全文]
    2023-09-08 09:25:56 麦家:亲爱的三角梅
    那个夏天,成都,凝滞的燠热,古怪的多事:官司(我状告《暗算》电视剧出品方,明明是我的原著、编剧,却要生吞活剥我);夫妻失和(唉——!);朋友交恶;孩子在学校打人;父亲间歇性失忆(痴呆收场,势在必然);新邻居夜半叮当(退休老师,以居家作坊,伪造银制首饰:耳环、胸...   [阅读全文]
    2023-09-04 06:35:34 楼宇烈:中国文化本质在于自省
    采访楼宇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日的研讨会使得他很难有机会安静地坐下来接受一次采访。终于在一日的晚上9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和楼宇烈通上话,开始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本质精神的探讨。他睿智并具包容思想,使得他的阐述精准而不失幽默。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精神实...   [阅读全文]
    2023-08-25 08:31:49 阿探:《羊在山上吃草》:关于小说创作的一次演绎
    </h1>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文学,在创作层面上是从来不存在传统价值与现代趋向的对立对峙的。传统永远是现代赖以生存、发展、不断延伸,赖以孕育的坚实基础,无传统何以有现代?基于此种认识,我甚至很少用现实主义或者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样的概念,甚至惮于以主义探讨作品。在...   [阅读全文]
    2023-08-17 08:58:12 张柠:当代文学与“新人叙事”
    狭义的“新人”,指的是特定文学史时期的特殊艺术形象。这种“新人”,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又是作家根据历史规律及其趋向,通过艺术想象再造的“典型人物”。更重要的在于,这些“新人”形象,是作家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辩证统一的结果,而且具有一定的预言性,或者说具有乌托...   [阅读全文]
    2023-08-09 08:59:56 周振华:散文创作的三个“量”与“金核儿”
    与辩证法沾边的事物,总能让人多些揣摩与思量。散文创作里也藏着很多辩证法,比如创作的“量”与“质”的关系,就是一对值得思考的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质与量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质就是量,量就是质,质是绝对的,量是相对的,没有无质之...   [阅读全文]
    2023-08-03 04:59:25 刘小波:当下女性写作的现状与局限
    近年来,女性写作呈井喷之势,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来表现这一主题。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最近有数十部这样的作品。作家从女性角度出发,以细腻的情感和笔墨描述女性私密的世界,深刻演绎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在书写主题上,将女性主义奉为圭臬,但是一大批文本蜂拥过后,女性依然面临着...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