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5-20 02:47:17
王林: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在中国美术界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事不到北京,没有这里批评家、策展人及艺术官员的恩准,就难以进入主流而成为正史。北京叙事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记载,哪怕是连港澳台、宁沪杭、云贵川等等提都不提的历史...
[阅读全文]
2010-05-18 02:10:39
朱霄华:历史话语的诗体转述与考据癖
历史话语的诗体转述与考据癖——对柏桦《史记:1950—1976》的解读一、并非题外 2008年初,我曾经作为一名枪手(通常所说的自由撰稿人)被某文化局叫去编写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书。本来,我对这一类的书籍从来都缺乏兴趣,更何况,根据那个文化局长的意思,书...
[阅读全文]
2010-05-18 02:08:17
贺绍俊:乡村精神不能“沙化”
<!--正文内容begin--> 3月应该是风和日丽的季节,但3月的一天北京突然刮起了漫天黄沙,气象台的预报员告诉人们,西北和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两天后,我读到了唐达天的长篇小说《沙尘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小说开头就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年前红沙窝村所经历...
[阅读全文]
2010-05-17 04:19:54
邱华栋:北京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
<!--正文内容begin--></H1> 前年凸凹的长篇小说《玄武》出版之时,我曾情不自禁地说过,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凸凹是北京地域文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符号性存在。 还没来得及向他道喜,就又读到了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神医》。他的创作实力和勤奋...
[阅读全文]
2010-05-16 02:06:23
苏文清:如何看待“80后”写作
<!--正文内容begin--></H1> 从1998年走向社会,到2003年作为一种整体现象为世人所关注,再到今天的渐趋平静,“80后”写作已走过了自己十来年的历程。这十来年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度地赞扬或者担忧甚至愤怒,都源于对“80后”写作的非客观认识,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我们所...
[阅读全文]
2010-05-16 02:04:48
黄毓璜:建构文学批评新格局
<!--正文内容begin--></H1>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发展,人们评说一切的可能与评说一切的欲望一起大幅增长。参与文学的公众及其参与方式发生突破原先格局和界域的嬗变,文学批评的生产不复仅仅是“业界”的事。当下的文学批评形成三大方阵:媒体(网友与记者)批评、专业批...
[阅读全文]
2010-05-14 02:01:17
张学昕:诗歌写作的美学压力
<!--正文内容begin--></H1> 汉语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学品质和个性。这种语言本身质地的优越,似乎已是不争的常识。无论是我们所谓的“文言文”,还是自“五四”以来开始的“白话文”,汉语方块字的表意方式,所蕴藏的巨大阅读弹性和意义能指空间,在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世界...
[阅读全文]
2010-05-13 02:09:03
林毕成:浅析陶渊明“意不在酒,寄酒为迹”的生活方式
</H1><!--正文内容begin--> 【摘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魏晋文人佯狂避世,寄情药酒。魏晋文人中的陶渊明寄情于酒,在酒中沉迷、陶醉、解脱。陶渊明一生和酒打交道,无时无酒,无酒无诗,酒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探讨陶渊明“意不在酒,寄酒为迹”的生活方式及对后世的影...
[阅读全文]
2010-05-12 02:10:57
傅光明:历史的五四与文学史的五四
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它只是沉沉地睡着了,几乎听不到脉搏的跳动和轻微的喘息声,它需要触摸,才能进入。而深入挖掘史料,是激活历史的重要路径和方法。细节当然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全部,但没有细节的历史,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同样,没有繁复细节的文学史,也不会是丰满的。以...
[阅读全文]
2010-05-11 02:15:27
闲花落地听无声――读张建鲁散文集《岁月如歌》
</H1><!--正文内容begin-->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小文《文学不是“养”出来的》,其中提到,有一种作品是作者“闲”出来的:这类作家,往往是业余的,而且工作繁忙;但是,由于他们心里装着文学,再忙也有一份闲心去亲近文字,所以不断地写作。 没想到,这篇文章刚发表,我就...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