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5-29 02:05:32
一封新发现的骆一禾的遗信
[阅读全文]
2010-05-28 05:29:48
祁鸿升:一个抒情时代的复活―――浅谈王久辛抒情长诗的艺术担当
</H1> 四川著名诗人杨远宏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抒情时代的终结》一文中,曾不无忧伤地说,“抒情作为一个时代集体的诗意表征与集体的美学仪式,的的确确是终结了……,在此意义上,海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诚、最孤独、最绝望的最后一个‘抒情诗人’,他的绝唱和弃世都是具有...
[阅读全文]
2010-05-27 01:04:14
王佑夫:一部研究清代西域诗的力作
</H1><!--正文内容begin--> 星汉教授的《清代西域诗研究》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5年5月批准立项,2008年11月由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全书51万字,2009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6年,星汉出版了《清代西域诗辑注》一书,是其用10年时间搜集整理出的清代西...
[阅读全文]
2010-05-25 04:48:25
汤俏:网络文学产业化忧思
<!--正文内容begin--></H1> 在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坛,网络小说层出不穷、文学网站遍地开花,网络风潮此起彼伏,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VIP潮”和出版潮。 所谓“VIP”,就是网上付费读书。最初的时候,网络文学中是没有VIP这种说法的,人们在网上写...
[阅读全文]
2010-05-24 02:03:08
南帆:批评的能力
无论多少人认为文学正在边缘化,这个时代的文学生产似乎并未减缓自己的速度。诸多老当益壮的作家还在伏案疾书的时候,“70后”或者“80后”的作家已经源源不断地尾随而来。文学圈内部似乎觉得,文学批评的落伍是一个远为严重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文学批评缺席”的抱怨就会...
[阅读全文]
2010-05-24 02:00:26
解玺璋:短篇之美
蒋一谈的小说《鲁迅的胡子》不是一篇关于鲁迅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其实是一位失意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命运的安排,他和妻子开了一家足底保健的小店,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对面一家更大的足底保健店开业后,他的小店马上就维持不下去了,生活在这里显现出它的残酷。这时,一个...
[阅读全文]
2010-05-23 02:12:47
杨光祖: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
[阅读全文]
2010-05-22 02:09:02
樊星:《楚歌》的文化意味
<!--正文内容begin--></H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楚风”的复兴颇有声势。在湖南作家群的“寻根热”中,可以使人感到楚风的忧愤与神秘;在湖北作家描绘荆楚风情的作品中,也散发出楚人挥洒生命的冲天热情。柳忠秧是楚人,在商海里拼搏了多年以后,他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
[阅读全文]
2010-05-21 02:12:09
雷达:当下作家队伍的大分化与大重组
新的文学环境和传播机制使得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体看来,新世纪的作家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他们是:传统型作家;网络作家;80后、90后青春作家;自由撰稿人式的草根作家或称为“非职业作家”。虽然文学环境产生了极大变化,但传统意义上的几代...
[阅读全文]
2010-05-20 03:02:08
从明天起,做一个读诗的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无论是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桀骜,又或者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惆怅……这些诗和人,千回百转之中传唱至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心魂。但是今天,我们一边吟咏着它们,一边...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