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6-03 04:15:35 谢乐军:谁在扼杀想象力
      孩子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常会让大人惊讶:把柜子上的两个树节疤想象成熊猫的眼睛,和布娃娃说话,一同睡觉,把它们当成有生命的好朋友。我去幼儿园看过一些孩子的画,孩子们都爱把太阳画成一张笑脸,把房子画上翅膀在天空飞翔……看这样的画,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之余,更多的...   [阅读全文]
    2010-05-31 02:19:56 蒙木:我和维特根斯坦的缘分
    </H1>尽管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无非一个书虫。但读研三年,我可以豪言读书的,也无非一本书和两个人,这书是《文心雕龙》,两个人指弗洛伊德和维特根斯坦。《文心雕龙》是我的专业“圣经”,读它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硕士文凭和在北大那个地方混得下去。而读两个人纯...   [阅读全文]
    2010-05-31 01:11:40 宋杰:我读作家风流
    瓜田月夜下渐渐回归于温馨并最终走向和谐的雪儿;穿越30年时光在生命的边沿线上艰难跋涉用温暖护犊的母亲的卓越;大汶河畔那重叠着的湾崖景深……恍惚间,有风轻轻地吹过,在瞬间遗落,顿时涌起阵阵似曾相识的记忆。一口气,读完风流的《清且涟猗》剩余部分,我如一位安全分娩后的...   [阅读全文]
    2010-05-30 02:06:31 范小青:写作应该听任自己内心的召唤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近日,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范小青在新华网副刊频道开通之际就地方作协如何关注业余作者、如何看待自己作品中的理性深度以及网络文学参评鲁迅文学奖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网副刊频道编辑俞胜的专访。俞胜:范老师,祝贺您当选为新...   [阅读全文]
    2010-05-30 01:24:55 许德民: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今天刚拿到邮购的《非理性的人》(美威廉·巴雷特著段德智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研究的名著,此书的副标题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研究”。对于存在主义,我知道萨特,80年代买过他的专著《存在与虚无》,但是没有完整读过,现在还放在书柜一偶。对存在主义的...   [阅读全文]
    2010-05-25 04:50:33 孙小宁:巫女,与她的迷幻花园
    <!--正文内容begin-->  同处一个城市,却经常声息全无。每当这时,我一定会想,那个叫徐小斌的作家,一定是隐在她的迷幻花园里了。这个花园,藤蔓缠绕,花叶婆娑,植物的香气中还有些致幻的成分。她用瓶瓶罐罐采集它们,并做着悉心的调配。或者在玩刻纸,因为有段时间,她醉心于...   [阅读全文]
    2010-05-22 03:06:29 余秋雨批判:病态文化人格的精神标本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很多文人和学者特别迷信自已的才华和聪明,不肯塌塌实实做人。在当今国人心智未必都那么开化的背景下,他们总以为公众可以任意忽悠,自己智商超群,投机、取巧、钻营、撒谎,用知识和聪明为自己千方百计狡辩,用一个谎言代替...   [阅读全文]
    2010-05-20 02:18:41 阎晶明:今天的文人丢失了什么――重读《滕王阁序》并致友人
    </H1><!--正文内容begin-->  那天,我上火车前,匆匆忙忙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准备路上闲时阅读。犹豫再三,提取一册老旧的《古文观止》。路上还真翻读了几篇妙文。读书真的是很奇怪,年龄、心境不一样,读书时的看点及其评价角度都会发生变化。有人说这是一种读书的深化过程,我...   [阅读全文]
    2010-05-15 09:45:30 梦亦非:当下的诗人与诗歌
    诗歌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超越问题的完善过程,对一个诗人来说,他最大的贡献不是他提供了什么样的文本,还是他在文本中发现了什么样的新的“共性问题”,因为问题对诗歌写作的启示远远大于文本的力量。一个在写作中没有问题、不曾发现过“新共性问题”的诗人...   [阅读全文]
    2010-05-15 09:41:39 李阳:王国维《人间词话》批评
    国维先生终究是生于吴越之地,吴越好歌舞。或许也没怎么去过中州。即使去过,也是老大徒伤悲,无法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有句话叫做,一岁看到老。一岁的时候国维先生正生活在歌舞之地。人间词话一书一出,学界动容。注者注文,甚至比原文还要长。洋洋洒洒,可笑可叹。国维先生自...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