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6-14 04:06:11 林小茱:在时过境迁的爱情中两两相忘
    <!--正文内容begin--></H1>  中年人的爱情,该是什么样子的?是经年累月朝夕相处才特有的心有灵犀,还是消融于布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索然无味,或者面临危机的纵欲狂欢?在心里预设了太多的可能性,又统统土崩瓦解。如果对这个群体几乎一无所知,又何谈评价他们的爱情呢?  年...   [阅读全文]
    2010-06-12 05:17:43 当前“诗”“歌”的社会意义比较与刍论
       [阅读全文]
    2010-06-12 05:04:12 黄池春田:一个极易传染时代的写作
       [阅读全文]
    2010-06-10 03:08:31 张爽:晚年的浩然为谁流泪
    <!--正文内容begin--></H1>  某日闲翻过期杂志,无意中在《当代》上看到程绍国所写《潮兮鱼兮》,内容涉及林斤澜谈浩然的。对于他们那代作家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无从亲历,也就无从证实。在此,我仅就一个普通的京郊文学爱好者来写写我眼里的浩然。  初见浩然老师,那是...   [阅读全文]
    2010-06-09 02:00:53 影视艺术无法丢弃文学性这根“拐杖”
    <!--正文内容begin--></H1>  1  文学,作为一种书写(印刷)的文化保存形式为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别林斯基曾说,文学是一个民族感性的本能的世界观,文学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理解、情操、宗教、语言等,还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此所谓“文...   [阅读全文]
    2010-06-09 01:20:51 程光炜:重新发现殷夫
    <!--正文内容begin--></H1>  今年是诗人殷夫诞辰100周年、牺牲79周年。殷夫以22岁的短暂青春,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成为“红色诗人”,这种强烈的信念感和慷慨赴死的勇气,在今天具有了别一样的意义。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最初读他非常激烈的一些诗,如《血字》、《1929年的...   [阅读全文]
    2010-06-07 04:25:18 谢有顺:诗歌衰落,不利于国人心灵培养
    </H1>  在古代,令文人骄傲的是“诗”,官员、隐士、僧人、侠客,各种人群中都不乏诗人;日常生活层面中,影响、塑造中国人性格的,诗也是主要方面之一。  但进入当代,诗歌传统和诗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衰落了,这不利于中国人心灵的培养。特别是对下一代人来说,复兴中国文化...   [阅读全文]
    2010-06-04 03:04:50 哈森:嘎代才让和他的诗歌
    <!--正文内容begin--></H1>  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期间,我认识了嘎代才让——一个将诗歌写作日常化的藏族青年。  无论在网络世界里,还是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嘎代才让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面对文化与角度的不同、所属年龄段的不同、人与人的远近不同等因素驱使下的所有不同评价...   [阅读全文]
    2010-06-04 03:01:53 古岳龙:“新散文时代”的异光
    <!--正文内容begin--></H1>  汉语散文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浮躁的宏大历史叙事、呓语般的私人书写到回归散文本身的文学转向,这就像一抹异光,在大地上用一种“涂鸦”的方式,记录了散文的转身。  “新散文”从一开始就是在民间寻找自己的“涂鸦”胎记。祝勇认为,如果“背叛...   [阅读全文]
    2010-06-03 05:17:38 杨小洲 :大江健三郎的枯燥
      日人大江健三郎将写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关于冲绳的文章结集成书,名《冲绳札记》,距他以小说《个人的体验》获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大约有三年的光景,这两本书大概可归为大江氏个人写作生涯里光辉的顶点,用来代表他的小说与散文两种不同写作方式,而这两种写作方式皆融...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