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7-05 04:02:12 乡土写作的可能性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学创作日渐式微。《秦腔》和《湖光山色》等作品,则为当下的乡土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当下剧烈变动中的乡村客观上正是写作的丰富的矿藏。当然,前提是作家必须真正进入乡土,能够真实地感...   [阅读全文]
    2010-07-05 04:02:09 刀语:日本小说产业化新典范
    <!--正文内容begin-->  这两年,日本小说近乎疯狂地冲进国内图书市场,大量历史、青春与悬疑等类型的作品,如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川上未映子的《乳与卵》、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金原瞳的《裂舌》以及大部头系列《德川家康》,无一不在国内引起关注,冲上畅销排行榜...   [阅读全文]
    2010-07-04 02:07:01 肖鹰:有人格的学者应当对历史负责
    近日读到《文艺争鸣》2010年4月号(上半月)署名“陈晓明”的文章《再论“当代文学评价”问题——回应肖鹰王彬彬的批评》,其文称“肖鹰可能忘了,1990年第5期《文学评论》上,登着他那篇《近年非理性小说的批判》,在当时被寄予作为批判80年代探索思潮以及先锋文学的重磅炸弹”;“...   [阅读全文]
    2010-07-02 02:19:10 赵瑜:不止地向内
    <!--正文内容begin--></H1>  “如果你路过我的这些文字,那么我想告诉你:‘我正在煮月亮,你想往里面加什么?’”再版的插图本随笔集《小忧伤》封面上,青年作家赵瑜写下的这句话饱满地体现了本书的特色,正如“小忧伤”一词所透露的:细腻、纯真、素雅,带着淡淡的忧伤和羞涩...   [阅读全文]
    2010-06-30 07:09:37 陈玲:呼唤当代电视文艺作品的诗意美
    <!--正文内容begin--></H1>  海德格尔主张在诗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认为只有将“诗意”视为人类生活的本质,才有可能把一种理想的审美的人类生活方式称为“诗意的栖居”。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样式,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必然追求这样一种“诗性气质或意味”。另一方面,作为最...   [阅读全文]
    2010-06-27 03:12:12 任东华:当今文学批评的问题及其应对
    如果就数量、口号、声势,理论流派以及众多的从业者而言,当代文学批评不仅“繁荣”,简直可以称得上“膨胀”或者“过剩”了;高校师生、媒体记者、出版家、文化官员,以及处在文学中心的作家与专职评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地博弈着“批评共和国”的兴衰沉浮与恩怨情仇...   [阅读全文]
    2010-06-23 03:09:17 劳格文:中国的民间信仰
      您对中国民间信仰的情况做了很多调查,它们与我们熟知的儒释道等传统宗教有什么区别?  劳格文:我考察的完全是1949年以前的情况,考察传统农村如何组织他们的共同生活。学者喜欢讲儒道佛,可是老百姓既不是信佛也不是信儒、信道,他们什么都信。儒教的忠孝之类道德观念,很...   [阅读全文]
    2010-06-23 02:09:49 黄秀峰:晨义小说集《苹果》赏析
       [阅读全文]
    2010-06-20 03:00:57 对话:90后诗人的经验与解读
    </H1>原筱菲(黑龙江,90后诗人)王士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青年批评家)刘波(天津,南开大学文学博士,青年批评家)张立群(辽宁,《中国诗人》编辑)在上期《中国诗人》关于《代际划分与诗歌经典——关于近年来诗歌代际划分以及相关命名的对话》中,我们读到了...   [阅读全文]
    2010-06-15 02:07:36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新,怎样的批评?
      近日,在河北省大型文学刊物《长城》组织的第二届“《长城》论坛”上,关仁山、李延青、宁肯、周立民、李国平、曾哲、乔叶、罗伟章、姚鄂梅、王小王、于晓威、苏北、张敏利、苗艺、李秀龙、杨金平、刘建东、李浩、王志新等作家、批评家,就当下文学的持守与创新、当下批评品质...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