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8-09 02:02:57 彭学明:丰沛的物象与花语
      何泽中的《物行天下》《花满人间》两部散文集带给了我别样的惊喜,这份惊喜来自其文学品相和文学品质。这种品相和品质,表现在题材的新鲜、写作的难度和作品的高度几个方面。  题材的新鲜,是这两部作品传达给我的第一感受。《物行天下》写的全是日常用品,筷子、酒杯、火锅...   [阅读全文]
    2010-08-07 03:13:36 
    </H2> 鲁迅与周作人的“半做半偷”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的“鱼雷堂”中,明确承认自己早年的“文言小说”《孤儿记》,是从法国作家雨果那里“半做半偷”的抄袭之作:“为什么说‘偷’呢,因为抄了别人的著作,却不说明是译。那么非偷而何?”  周作人的同胞兄长鲁迅即周...   [阅读全文]
    2010-08-07 02:06:28 邱锡凤:碎片的真实
    </H1><!--正文内容begin-->  对于过往的历史,常常有很多种记载的方式,而个人的口述历史,因为其鲜活性与原生态,往往具备独特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抚摸岁月》一书,以大量真实的历史记录甚至是原始历史资料的“裸呈”,给历史研究家们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丰富素材。 ...   [阅读全文]
    2010-08-04 02:15:41 香港书展:一场平民阅读的嘉年华
      7月21日,当第3号台风“灿都”在南海形成之时,为期一周的第21届香港书展在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即将到来的台风,没有阻止香港人磅礴的参与热情,在中环广场通往会展中心的过街天桥上,拉着推车和行李箱前来买书的香港市民摩肩接踵,保安需要采取限制放行措施...   [阅读全文]
    2010-08-03 01:19:28 当代新诗的文化高度――兼谈诗人的文化防御观念
    新诗在探索和发展,但是若从文化层面上和古代诗词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当代诗歌所代表的文化高度却在逐步走低。如果仔细往深层次里去查找这一原因,当代诗人的文化防御观念的淡薄却容不得小觑。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国家和...   [阅读全文]
    2010-08-02 03:07:00 王东东:词语的刻度
      当一个诗人写作时,他表现出一种将思想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的天赋,不是消解,更不是有意隐藏,而是以此达到思想的目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哲学就是还原我们在动物眼里看到的东西。”但是人们常常忘了在诗人这样做时,他同时又是别具眼光的,他不仅是在训练“看”,还在对这种...   [阅读全文]
    2010-07-30 01:19:21 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回顾与反思
    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都取得不小进展,涌现了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在新世纪即将走过十年历程时,回顾与反思十年新诗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便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长达数月的筹措,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协办的“中...   [阅读全文]
    2010-07-29 07:37:56 张翎:写作是一种回家的方式
    <!--正文内容begin--></H1>  一个人无论离母语的环境、童年的记忆有多远,写作的过程,就是回家的一种方式。  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于7月22日即将全国公映,这是国内第一部IMAX大片,同时也是冯导对灾难片的一次尝试,万众期待。它的原著正是今年4月以《金山》获得第八...   [阅读全文]
    2010-07-29 02:13:27 止庵:不读无谓之书
    <!--正文内容begin-->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一书中说,世上有一类普通读者,他们“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这句话包含了一层意思,即普通读者虽然置身读者群中,却是独立的存在。如此看来,一本书畅销不畅销,并不构成普通读者读或不...   [阅读全文]
    2010-07-23 03:21:40 刘功武:“现代孔乙己”不会说话?
    <!--正文内容begin-->  只要看过周先生的大作《孔乙己》的,对于孔乙己这个读书人,莫不印象深刻,其乱蓬蓬的头发胡须,破旧长衫,以及长长的指甲皆会浮现于眼前。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个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至深的读书人,生活穷困潦倒,后不能善终。但其交流的能力还是有的,并且...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