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9-16 04:29:05
木耶:读诗和诗心链接古今
</H1><!--正文内容begin--> 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阅读是人生当中的一大乐趣,但读诗是否产生乐趣,那就关系到读者的诸多方面了。因为诗不是通俗小说,不是电影电视,读诗必须具有一定的读诗的基础和能力。这是因为诗有丰富而深刻而复杂而隐晦的内涵,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去...
[阅读全文]
2010-09-13 04:25:24
小海诗剧《大秦帝国》:一部真正的英雄史诗
读过小海的诗剧《大秦帝国》,我唯一想说的就是:“小海写了一部杰作!”当我在2009年年末的一天,在小海的电脑上第一次看到他创作的《大秦帝国》局部时,我脑海里闪过的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小海写了一部杰作!”当时,全身心沉入创作中的小海,对我的评价将信将疑。我告诉他...
[阅读全文]
2010-09-12 03:09:48
贾君鹏:当下十种诗人类型
一、抑郁型 抑郁型正被广泛地受到关注,这反应出社会生活逐渐加大的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好,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诗人常常说高兴不起来,终日愁眉苦脸,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话少,精力疲乏,不爱活动,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有自责...
[阅读全文]
2010-09-10 03:45:01
曹雨河:泪尽而笑
二暑走三暑来的节骨眼上,收到老了的长篇小说《命运教我变魔术》(电子版),读一会就大汗淋漓去冲凉,然后再坐到电脑前读(鄙人的空调还未出厂呵呵),不大会又淋漓,眼睛淋漓,心里也淋漓。读头一遍忍俊不禁,再读触动颇深;起初被老了随心所欲的先锋手段折服,后来被人物的命运...
[阅读全文]
2010-09-02 01:18:45
徐迅:小说内外刘庆邦
1.创作中的他幸福又宽厚 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当然,见面时我们总少不了寒暄,走时也必定会打一声招呼:“我走了啊!”“我出去一下啊!”……声音里透着亲切。然后,挎着那标志性的军用小挎包,他就轻轻地下了楼——时光荏苒,屈指数来,我和庆邦在京城的同一个屋檐...
[阅读全文]
2010-08-24 10:45:56
问题意识与创见――评陈仲义《中国前沿诗歌聚焦》
<!--正文内容begin--></H1> 伴随着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中国新诗在对传统的承嗣和新变中呈现出一片纷繁复杂的景象。相对于前沿诗写的超前发展、变幻莫测,诗歌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其中,诗歌研究对象复杂多变导致的自身的不确定性,让研究工作颇显费力,踌躇...
[阅读全文]
2010-08-19 04:02:03
朵渔:面向真理的姿势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1 关于诗,韩东有一句话广为人知:“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通常被作为第三代诗人“日常主义写作”的一个理论概括,但大多属于误读。韩东的诗与通常所说的“日常主义”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他简直是取消了“日常”...
[阅读全文]
2010-08-12 03:16:19
孟醒:温暖带来的感动
<!--正文内容begin--> 如果不是朋友的推荐,我可能不会去读《正义的温暖》这本书。但花了一些时间认真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尽管在这样的时候它注定不会是一本畅销书。 与大多畅销书浮华夸张的语言相较,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到几无修饰。 与那些巧舌如簧、无所不...
[阅读全文]
2010-08-11 03:18:07
辛泊平:生命出发的步伐和声音
面对80后、90后那些更年轻的诗人,我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想通过阅读,感受一下他们更新鲜的语言和体验,另一方面,又担心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许多不应该的误读。就我对80后生人接触的感觉而言,相对于前代人,他们对社会的流行元素更敏感,接受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障碍...
[阅读全文]
2010-08-09 02:02:57
彭学明:丰沛的物象与花语
何泽中的《物行天下》《花满人间》两部散文集带给了我别样的惊喜,这份惊喜来自其文学品相和文学品质。这种品相和品质,表现在题材的新鲜、写作的难度和作品的高度几个方面。 题材的新鲜,是这两部作品传达给我的第一感受。《物行天下》写的全是日常用品,筷子、酒杯、火锅...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