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9-16 04:29:05 木耶:读诗和诗心链接古今
    </H1><!--正文内容begin-->  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阅读是人生当中的一大乐趣,但读诗是否产生乐趣,那就关系到读者的诸多方面了。因为诗不是通俗小说,不是电影电视,读诗必须具有一定的读诗的基础和能力。这是因为诗有丰富而深刻而复杂而隐晦的内涵,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去...   [阅读全文]
    2010-09-13 04:25:24 小海诗剧《大秦帝国》:一部真正的英雄史诗
      读过小海的诗剧《大秦帝国》,我唯一想说的就是:“小海写了一部杰作!”当我在2009年年末的一天,在小海的电脑上第一次看到他创作的《大秦帝国》局部时,我脑海里闪过的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小海写了一部杰作!”当时,全身心沉入创作中的小海,对我的评价将信将疑。我告诉他...   [阅读全文]
    2010-09-12 03:09:48 贾君鹏:当下十种诗人类型
      一、抑郁型  抑郁型正被广泛地受到关注,这反应出社会生活逐渐加大的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好,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诗人常常说高兴不起来,终日愁眉苦脸,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话少,精力疲乏,不爱活动,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有自责...   [阅读全文]
    2010-09-10 03:45:01 曹雨河:泪尽而笑
    二暑走三暑来的节骨眼上,收到老了的长篇小说《命运教我变魔术》(电子版),读一会就大汗淋漓去冲凉,然后再坐到电脑前读(鄙人的空调还未出厂呵呵),不大会又淋漓,眼睛淋漓,心里也淋漓。读头一遍忍俊不禁,再读触动颇深;起初被老了随心所欲的先锋手段折服,后来被人物的命运...   [阅读全文]
    2010-09-02 01:18:45 徐迅:小说内外刘庆邦
    1.创作中的他幸福又宽厚  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当然,见面时我们总少不了寒暄,走时也必定会打一声招呼:“我走了啊!”“我出去一下啊!”……声音里透着亲切。然后,挎着那标志性的军用小挎包,他就轻轻地下了楼——时光荏苒,屈指数来,我和庆邦在京城的同一个屋檐...   [阅读全文]
    2010-08-24 10:45:56 问题意识与创见――评陈仲义《中国前沿诗歌聚焦》
    <!--正文内容begin--></H1>  伴随着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中国新诗在对传统的承嗣和新变中呈现出一片纷繁复杂的景象。相对于前沿诗写的超前发展、变幻莫测,诗歌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其中,诗歌研究对象复杂多变导致的自身的不确定性,让研究工作颇显费力,踌躇...   [阅读全文]
    2010-08-19 04:02:03 朵渔:面向真理的姿势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1    关于诗,韩东有一句话广为人知:“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通常被作为第三代诗人“日常主义写作”的一个理论概括,但大多属于误读。韩东的诗与通常所说的“日常主义”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他简直是取消了“日常”...   [阅读全文]
    2010-08-12 03:16:19 孟醒:温暖带来的感动
    <!--正文内容begin-->  如果不是朋友的推荐,我可能不会去读《正义的温暖》这本书。但花了一些时间认真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尽管在这样的时候它注定不会是一本畅销书。  与大多畅销书浮华夸张的语言相较,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到几无修饰。  与那些巧舌如簧、无所不...   [阅读全文]
    2010-08-11 03:18:07 辛泊平:生命出发的步伐和声音
    面对80后、90后那些更年轻的诗人,我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想通过阅读,感受一下他们更新鲜的语言和体验,另一方面,又担心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许多不应该的误读。就我对80后生人接触的感觉而言,相对于前代人,他们对社会的流行元素更敏感,接受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障碍...   [阅读全文]
    2010-08-09 02:02:57 彭学明:丰沛的物象与花语
      何泽中的《物行天下》《花满人间》两部散文集带给了我别样的惊喜,这份惊喜来自其文学品相和文学品质。这种品相和品质,表现在题材的新鲜、写作的难度和作品的高度几个方面。  题材的新鲜,是这两部作品传达给我的第一感受。《物行天下》写的全是日常用品,筷子、酒杯、火锅...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