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12-15 06:07:19
林非:鲁迅的光芒
在鲁迅很多辉煌的篇章里面,既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哲理和高旷的审美旨趣,又闪耀出一种强烈地关怀整个民族和人类的炽热情怀。像这样宏伟的力量和晶莹的光芒,将会永远照亮、震撼和鼓舞后代多少读者的心灵。 鲁迅于二十二岁那一年写成的《自题小像》中,就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阅读全文]
2010-12-14 05:36:39
石岸:世象、时间的寓言及其代价
之前零星地读过晚航的作品。《师兄的透镜》、《当兄弟已成往事》等这样的作品,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当代文坛公认晓航是一个十足的“异类”。他的文字怪异,陌生,并且炫丽。他的叙事,总是不合情理地打碎读者惯常的阅读经验。有如一辆隆隆驶过我们眼前的外星飞船。瞬间的闯入,不可...
[阅读全文]
2010-12-13 04:02:27
韩小蕙:2010年散文印象
盘点近10年的散文创作,我个人认为,成绩相当大。近一两年、特别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散文创作又爆发出一种向上腾跃的势头,可以说预示着中国当代的散文随笔创作不但没有式微,反而将会再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 如果说前两年的散文佳作不够多的话,2010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阅读全文]
2010-12-10 06:12:42
刘树元:诗歌写作的独到把握
<!--正文内容begin--> 王昌忠经由博士论文修正、完善而成的学术论著《扩散的综合性——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将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置于“综合性”的视野中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言说和把握,具有极强的学理深度和积极的学术价值,反映出了论者面...
[阅读全文]
2010-12-09 06:08:41
世事洞明见性情 谈笑背后隐风雨
[阅读全文]
2010-12-01 04:54:58
未来存在于我们的过去之中
<!--正文内容begin--> 这是一部有关心灵的书——一名石灰窑工人的青春成长史。它关乎圣洁的生活、宁静的思绪、青春的伤痛,及其对当下物欲迷雾的穿透。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它的简单质朴、去伪存真,曾经是一代人真真实实行走的姿态,如今却沦为某种遥远的期盼...
[阅读全文]
2010-11-29 03:49:39
于坚:诗人贫穷更纯粹
<!--正文内容begin--> 在网络上关于于坚的介绍是这么说的:他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于坚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
[阅读全文]
2010-11-26 01:51:28
黄池春田:诗歌在本质性和历史性之间的艰难抉择
[阅读全文]
2010-11-22 08:44:01
杨献平:越来越远的是我们自己
<!--正文内容begin--> “一个人的死亡像一个强大民族的衰落”(米沃什《衰落》),这是一种境界,我们很多诗人做不到——几乎每隔几天,我会读诗歌,但大都是西方和中国古代的。当代中国不少诗歌阅读时找不到惊奇的句子和巨大的温暖力量,也找不到那种被清水洗涤和青草围拥的快感...
[阅读全文]
2010-11-22 03:28:20
石长平:刘庆邦乡村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
刘庆邦的乡村小说以众多的苦难叙事显示了其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在这些苦难叙写中,特殊的时代政治和社会历史背景成为重要的源泉,它不仅显现为特定的叙事情景,更构成了叙事要素,在叙事中这两者都是产生苦难的主要缘由。但我们注意到,“家族微观权力”因素也是形成刘...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周雪梅:相信的力量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