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1-04-27 08:29:10 徐妍:文学评论并非模式化的知识生产
    </H1><!--正文内容begin-->  文学批评的文风,不仅意指可触可感的语言风格、话语方式,而且内置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以及一个时代的社会流变在批评家的思想、情感上的投影。富有个性的、独立的文学批评文风,不仅传递了文学批评的生命质感,而且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价值和尊严,...   [阅读全文]
    2011-04-25 02:39:25 韩寒:爱上对方的眼睛
    在这个四月间,我还是看了不少片子,我个人评选出了最佳和最差,推荐给大家。这个月的最差,自然要给《战国》,我认为虽然这个月刚刚过去一半,但别的影片击败《战国》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为这部影片是贡献了很多票房的,我不光组织了五个人在首映当天观看,还勒令编辑部里所有的人...   [阅读全文]
    2011-04-20 03:06:27 阎晶明:《借枪》的价值
    <!--正文内容begin-->  新时期三十年来,电视剧是中国文学艺术界成长性最好的艺术品种。它随电视的普及而出现,没有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的深厚传统,缺了“家学渊源”的自信,但也少了传承的负累和“影响的焦虑”。它是新时期的新生事物,但又不是以时尚的、先锋的旗号呼啸登场,它...   [阅读全文]
    2011-04-15 01:49:24 潘启雯:向善的文心与内在的灵光
    <!--正文内容begin-->  外交官兼诗人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春秋战国时的使臣,都是开口风雅颂,闭口赋比兴的。从苏武到文天祥,从黄遵宪到李金发,中国的诗人外交官构成了一部小小的“专题史”。从儿时的文学梦到公务之余仍有诗歌、散文、随笔等佳作连连问世,被誉为“诗...   [阅读全文]
    2011-04-13 03:35:14 马萌:《大漠上的勘探尖兵》创作杂谈
    <!--正文内容begin-->  这个杂谈其实是文学创作之外的题外话,与作品无关,至于作品的好与坏,就让文学的同行去品评吧。说起创作这部作品,缘于庚寅年在省局机关编写神府煤田的口述历史。是的,神府煤田的开发已经是近三十年前的往事了,留在当事人脑海里的只是零散的记忆。  ...   [阅读全文]
    2011-04-08 03:15:00 灵魂的挣扎与命运的忏悔
    《迷途——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李运启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书名首先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与质疑心理:何人会步入迷途?主人公是如何为“迷途”所困的?“迷途”给主人公带来怎样的生活变故和人生感悟?于是,带着这些问题,读者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农...   [阅读全文]
    2011-04-07 03:05:19 杨文丰:“绿色散文”随想
    <!--正文内容begin-->  一  以自然为写作题材并注入了作家的个体思考和体验的散文,我视之为“绿色散文”。环保科普文章“无我”,绿色散文中“有我”——  有我对大自然的深刻体悟、发现、描述,有我对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有我在绿色背景下对现代人的生存意识、行为观念的...   [阅读全文]
    2011-03-31 04:00:37 纪念海子:生命是一场偏执的歌唱
    <!--正文内容begin-->  1964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安徽怀宁出生,25年后的同一天,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结束了生命。他在最后的那首短诗《春天,十个海子》中这样写到: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   [阅读全文]
    2011-03-30 05:07:51 草石:像农夫一样在锄草
    </H1><!--正文内容begin-->  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人”当中,童蔚的名字不靠前也不靠后。创作如同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后来很多人罢手了,退出了,但她依旧坚持。就像朋友戏言:“她是被卖给诗歌了。”当下文化圈儿,好比旧北京热闹的天桥——充斥着叫卖、厮打、冲撞、脱衣之...   [阅读全文]
    2011-03-28 02:44:18 崔立秋:阅读梁晓声的“年轮”
    </H1>  梁晓声是谁?看到文章的题目,一些年轻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很多中老年人则会想起《今夜有暴风雪》,有人会想到《雪城》,还有《年轮》,也有人可能会想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如果这些书你都没有读过,那么有一首歌你肯定听过,就是歌手刘欢演唱的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