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1-06-11 03:07:42
老柿树:速写陈忠实
<!--正文内容begin--></H1> 两三年不见,陈忠实明显瘦了。如同一匹长途奔腾刚刚收蹄的老马安卧下来,颧骨高隆,脸颊松弛,一双老眼更显深邃,头顶的苍发有些零乱,额头上的抬头纹像几道深深的犁沟,把睿智、宽厚、正直与苦乐播进眉宇之间……这位作家,平时就是一个普通的秦川...
[阅读全文]
2011-06-09 05:00:04
罗振亚:具有方向感的情思书写
<!--正文内容begin--> 最初知道陆幸生的名字是通过小说和报告文学,读了诗集《剑胆琴心》和《松风梅影》之后,我发现他原本更是一位诗人。同那些技艺型诗人相比,陆幸生在无意间已把诗歌当做了生命与生活栖居的一种方式。所以他明明对诗歌边缘化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平日里本...
[阅读全文]
2011-06-06 04:19:01
喻舜文:用诗歌谱写生命的华章
[阅读全文]
2011-06-05 03:14:23
邵燕君:精英写作的悖论和特权
<!--正文内容begin--> ■贾平凹为什么把小说写得这么难读? ■贾平凹今日的写作路数,与其说是古典的,不如说是现代的;与其说是传统的,不如说是实验的。它故意和读者的阅读惯性拧着来,所有让叙述流畅起来的惯常通道全被堵死了,快感模式被取消了,深度模式被打散了。 ...
[阅读全文]
2011-06-01 03:01:48
禾刀:张之洞的前瞻性与局限性
<!--正文内容begin--> 辛亥百年之际,唐浩明再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自然不可缺位。透过百多万字的厚重书写,外加史料佐证评点,读者始终沉浸于唐浩明那还原历史真相的巨大力量之中。 身为从五品洗马的张之洞,官位虽不高,但在清流党中地位并不卑微。张之洞除了得益于...
[阅读全文]
2011-05-31 02:53:17
赵长青:寻找铁凝的笨花村
<!--正文内容begin--> 我的老乡、著名作家铁凝在她的长篇小说《笨花》题记中写道:“笨花、洋花都是棉花。笨花产自本土,洋花由域外传来。有个村子叫笨花。”笨花这种棉花我是知道的。儿时,我的家乡赵县还曾广植棉花。虽然所种多为洋花,却也时有笨花夹杂其中。然而,铁凝所写...
[阅读全文]
2011-05-29 05:13:21
“穿越”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前不久,广电总局严厉批评如今越来越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火爆荧屏。这些“穿越”文艺,以娱乐化的、消费化的文化原则对待文艺创作,生产出的文艺产品粗制滥造,助长了文艺活动中浮躁、逐利的风气。 “穿越”,一个新兴词汇,意...
[阅读全文]
2011-05-29 05:08:50
谢宏:关于小说的闲话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H1> 写创作谈,对我来说,比写小说还让我吃力,当然就更无趣了。写小说是“融化”的过程,将自己对人和事,对世界的看法,将“自我”自然而然地“融化”到自己的小说世界里,这是我所擅长的;而创作谈,则更多是总结归纳,这对我...
[阅读全文]
2011-05-28 03:26:26
巴灵一:重读《星火燎原》
被誉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的东方史诗”的《星火燎原》,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大型革命史料丛书,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书名,朱德为之作序,500余位亲历战争的开国将领执笔撰写文章。书中的语言大多很朴素,没有时髦的华丽包装,更没有纷乱...
[阅读全文]
2011-05-26 02:59:34
王干:有多少畅销书可以传世
<!--正文内容begin--> 当前的图书市场,品种异常丰富,图书销售量之间的差距也极为明显。有的图书销量只有几千册,有的图书却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成为出版市场上备受读者恩宠的畅销书。 畅销书未必在质量上优胜一筹,相反在很多时候,它们在质量上无法比肩一些饱...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