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1-06-28 08:09:08 蒋峰:那一道光的秘密
    <!--正文内容begin-->  大概六七年前,我邮购了蒋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这个书名来自《诗经·卷耳》,但是在这本书里却另有一番意思:只有把这件事写下来,才不至于永远地伤怀。你肯定想象不到,他在写这本如此精彩的小说的时候还不满20岁。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   [阅读全文]
    2011-06-28 08:06:48 子川:其实睡觉是用来做梦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江苏作协在扬州个园办读书班,我和老铁作为同期学员在那里读书、写作了几十天。那时,我们都还不到而立之年,都还年轻。学员报到名册上,我们的名字排在一起:昆山郁建中、泰州张荣彩。后来,我们两个被安排住在同一间宿舍,算是真正的同窗。  转眼间...   [阅读全文]
    2011-06-27 07:41:07 郑晓林:历史丢失的地方,正是文学用武之处
    <!--正文内容begin-->  赵柏田的《赫德的情人》,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上呈现出独到的写法,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有了精彩的开掘。  赵柏田原来是写小说的,有中短篇小说集《站在屋顶上吹风》,后来他的兴趣转入中国思想史,主要方向为明清江南文化、近代口岸城市现代性、日常视野中的...   [阅读全文]
    2011-06-24 01:43:44 赵瑜:每个写作者都会死在自己的小说里
      我宁愿将《多情犯》当作一部顺序被排错了的长篇小说。很不巧,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隋遇,他有时候又会给自己起一些逛夜店时用的假名字,比如叫德家,又或者瓦当。  这部小说集呈现了被城市生活湮没的十八个生活片断。是片断,阅读的时候,我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历往他的...   [阅读全文]
    2011-06-22 02:25:19 杨剑龙:警惕小说创作影视化倾向
      5月21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发表了《文学,何必向影视“献媚”》,我认为这触及到了当前文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小说创作出现了影视化的倾向。  其实,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由小说改编为电影是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特别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菊豆》、《大...   [阅读全文]
    2011-06-20 03:08:52 李维:一盏明灯在心上
    <!--正文内容begin-->  5月,滇西的大亮山善洲林场春意正浓,满眼绿色,几万亩林海碧翠欲滴,一派生机勃勃。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中国,他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关键时刻,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杨善洲的故事》正...   [阅读全文]
    2011-06-17 05:03:39 刘俏到:潘金莲也是个才女
    <!--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常去的某论坛有个敏感词叫才女。那是因为若干年前,某女文青发表了大量号称原创的美文,于是被诸多网友推崇一时封作才女,不料有一天终于被揭那全是剽窃,从此才女二字变得十分尴尬。至今仍然有新进论坛的朋友不明就里,逮到活跃一...   [阅读全文]
    2011-06-13 08:21:29 董凌风:读长篇小说《钢枪在手》
      读了胡志金先生的长篇小说《钢枪在手》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该书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作为时代背景,以地处西南重庆的一兵工厂为主要空间活动范围,揭示了六十年代那个位于西南重镇的神秘兵工厂的内部运作情况,也反映了兵工厂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情感纠葛、明...   [阅读全文]
    2011-06-13 08:04:32 熊建:中国童话为何不说儿童话
    <!--正文内容begin-->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想给朋友的小孩买几本童话书当礼物,去书店一挑,发现好看的、好玩的大都是西方的,或者具有西方思维的。本国好看的童话不多,好多都是直接、简单的训教体。为什么会这样?中国童话为何不爱说儿童该说的话?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问一下...   [阅读全文]
    2011-06-11 03:24:49 张鹰:大灾难中的精神史诗
    <!--正文内容begin-->  歌兑的长篇小说《坼裂》是一部以三年前发生的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表现当代中国人深刻内在矛盾的长篇小说,是当代中国人在大灾难中所凸显的一部心灵的史诗。  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敏锐与犀利,将艺术的解剖刀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对大地震中...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