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1-10-08 03:10:47
光,是这样照进来的
[阅读全文]
2011-09-28 03:07:37
雷从俊:在思想中成长
<!--正文内容begin--> 读王伏焱的作品,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小说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军营“小人物”。这么多年,王伏焱把自己的笔墨献给了火热的基层部队,用自己的才情孜孜不倦地刻画着“士兵兄弟”的群像。如果说熟悉生活、熟悉士兵是他写作的优势,那么,这种优势...
[阅读全文]
2011-09-22 03:18:11
张梦阳:鲁迅后园的枣树
[阅读全文]
2011-09-21 03:01:45
槟郎:女诗人屏子的世界
认识屏子,是由我的一个学生介绍的。他还没有上过我的课,便慕名前来联系我。交谈中,他向我推荐他的江宁高级中学校友、本地的女诗人屏子,介绍她了不起的文学奋斗道路,以及取得的成就,我自然发生了兴趣。直到这个秋天开学后,在桂花飘香、荷花盛开的江宁大学城的校...
[阅读全文]
2011-09-20 05:04:15
韩作荣:马新朝和他的诗
<!--正文内容begin--> 和马新朝交往多年,他是我一提起河南就首先想到的朋友。在我的感觉里,任何城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名胜古迹、层楼广厦,也不是特产美食、山川河流,而是那里的几位有情有义、无话不谈的诗人朋友。因为诗的缘故,让一个城市有了创造力的灵魂,有...
[阅读全文]
2011-09-19 03:10:12
李树德:巴金与胡愈之
<!--正文内容begin--> 在巴金先生走过的101年人生历程中,与许多文化巨人结下真挚的友谊,他们像相互辉映的星座,由于这种互相辉映的光芒,使得他们各自的人生更加绚丽璀璨。巴金与胡愈之的友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918年仲秋的一个黄昏,在四川成都青年英文补习学校里...
[阅读全文]
2011-09-17 04:06:11
郑润良:可悲的是我们不敢正视生活
王戎平先生的《可耻而又可悲的生活》一文对田耳的小说《湿生活》颇多非议,最主要的一点是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形象过于猥琐,不合乎“典型”的中学师生的形象。这种典型论听来令人颇感亲切和熟悉,我们都知道当代文学中曾经流行的“一个阶级一个典型”的光辉论调,工人阶级形象必定是...
[阅读全文]
2011-09-13 04:03:08
蔡骏借悬疑探讨问题
◎故事 美丽丝巾成凶器 在《谋杀似水年华》里,白领田小麦当刑警的父亲因公殉职,工作手册上记载着15年前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凶器是紫色丝巾。在葬礼上播放侦探剧《幻觉》主题曲是父亲的遗愿,田小麦终于在网店“魔女区”找到,却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扑朔迷离的案情,一桩诡异至...
[阅读全文]
2011-09-08 03:38:54
邵天伟:选本要“选”
我是个“书虫”,家里书报刊已挤满四个书柜,买书读书如女人照镜子成癖。多年来,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买书喜欢买选集,订刊喜欢订选刊。为何如此?向蜜蜂学习,博采众长啊!然而时间久了,发现选本的一些通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是名家重复,缺乏活力。我爱读散文,尤...
[阅读全文]
2011-09-06 05:11:48
郑恩波:人物是小说的生命
<!--正文内容begin--> 已经很久没有被一部作品如此深地打动和感染。当最近读完了出身于晋北农家、土生土长的“山药蛋派”作家靳春的长篇小说《水灯》(2011年6月版),我被强烈地震动了,被深深地感染了,觉得眼前赫然一亮,仿佛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被埋藏在沙土中的璀璨夺目的金子...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