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2-11-06 06:00:47 何震东:静静流淌的《木垒河》
       [阅读全文]
    2012-11-02 05:00:26 梁晓声:不倦的思想者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郭宏若的作品《坐而论道(A卷·B卷)》显示了作者的视野之宽、思想维度之广。他不卖弄文字,只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这形成了他平实自然的文风,仿佛在与朋友促膝相谈——那是一种我所喜欢的娓娓道来的文风。  郭宏若的文章呈现...   [阅读全文]
    2012-11-01 05:07:53 白化文:《启功日记》读后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中国人写的日记,汗牛充栋,出版的不少,研究者也不少,并因而出现了研究日记的“日记学”。我只是个爱读日记的读者,绝非研究者。  “老爷子”是我对启先生的一种带有特定性质的称呼,其解释已见于《以观沧海》一书中拙稿...   [阅读全文]
    2012-10-29 06:01:03 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
      曾成钢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北京来的。我在杭州中国美院任院长时,他是雕塑系主任,我因此对他是很熟悉的。曾成钢的特点是人很率直,很坦荡,也很真诚,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曾成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为推动雕塑事业发展孜孜不倦。他到北京后在中国雕塑学...   [阅读全文]
    2012-10-26 03:10:05 林语堂、沈从文与莫言
    <!--[diy=diysummarytop]--></H1><!--[/diy]--><!--[diy=diysummarybottom]--><!--[/diy]--><!--[diy=diycontenttop]--><!--[/diy]-->  当莫言写《红高粱家族》时,他压根也没想过会在20余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路行来,故乡的原始经验,民间传说,农民与土地的依存,家族的仇...   [阅读全文]
    2012-10-25 05:06:54 何平:诗是秘密的花香
      去年,柏秋诗集《仰望记忆的天空》出版了。集子所收诗歌,既有其初中即兴之作《傍晚马队》,又有近几年新作,中间跨跃了二十多年。仅凭诗,仅凭诗集里袅袅丝丝的心迹,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忧郁而激情的诗人,渐渐清晰在我们眼前。  关于诗,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拆解,其中,...   [阅读全文]
    2012-10-19 03:00:41 张清华:诗歌是一种语言生活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正像吴义勤、孔庆东说的,南杉的诗在生活当中是较罕见的。琢磨一个生活现象,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但能不受干扰的很快处理这些感慨,与诗歌相遇却是充满了偶然性、戏剧性的。有些人命里有这种缘分,虽然他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准...   [阅读全文]
    2012-10-18 02:01:18 长弓:不能提倡“摸石头过河”
    《人民论坛》(2012年7月刊)发表了一位叫高志凯的文章《“摸石头过河”不会过时》。高先生在文章中认为:“摸石头过河”不会过时;“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成分,并将造福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都得益于“摸石头过河”真谛的指引。在我国...   [阅读全文]
    2012-10-17 04:02:29 王干:我灵魂深处的马铃薯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  马铃薯的名字太丰富了,好像还没有一个农作物有如此复杂的“笔名”。山东叫...   [阅读全文]
    2012-10-12 02:08:58 朱晶:心灵隐秘的细微探察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心中有鬼》是李晓平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流畅、俊逸,其特色在于现实浮华地带扫描与人心隐秘层面开掘的巧妙结合。刺世的锋芒下泻溢暧昧的浪漫,人情之网竟裹携着诈骗与凶杀。  虚荣与势利。常常给《心中有鬼》主人公们带来消...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