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2-11-06 06:00:47
何震东:静静流淌的《木垒河》
[阅读全文]
2012-11-02 05:00:26
梁晓声:不倦的思想者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郭宏若的作品《坐而论道(A卷·B卷)》显示了作者的视野之宽、思想维度之广。他不卖弄文字,只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这形成了他平实自然的文风,仿佛在与朋友促膝相谈——那是一种我所喜欢的娓娓道来的文风。 郭宏若的文章呈现...
[阅读全文]
2012-11-01 05:07:53
白化文:《启功日记》读后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中国人写的日记,汗牛充栋,出版的不少,研究者也不少,并因而出现了研究日记的“日记学”。我只是个爱读日记的读者,绝非研究者。 “老爷子”是我对启先生的一种带有特定性质的称呼,其解释已见于《以观沧海》一书中拙稿...
[阅读全文]
2012-10-29 06:01:03
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
曾成钢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北京来的。我在杭州中国美院任院长时,他是雕塑系主任,我因此对他是很熟悉的。曾成钢的特点是人很率直,很坦荡,也很真诚,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曾成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为推动雕塑事业发展孜孜不倦。他到北京后在中国雕塑学...
[阅读全文]
2012-10-26 03:10:05
林语堂、沈从文与莫言
<!--[diy=diysummarytop]--></H1><!--[/diy]--><!--[diy=diysummarybottom]--><!--[/diy]--><!--[diy=diycontenttop]--><!--[/diy]--> 当莫言写《红高粱家族》时,他压根也没想过会在20余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路行来,故乡的原始经验,民间传说,农民与土地的依存,家族的仇...
[阅读全文]
2012-10-25 05:06:54
何平:诗是秘密的花香
去年,柏秋诗集《仰望记忆的天空》出版了。集子所收诗歌,既有其初中即兴之作《傍晚马队》,又有近几年新作,中间跨跃了二十多年。仅凭诗,仅凭诗集里袅袅丝丝的心迹,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忧郁而激情的诗人,渐渐清晰在我们眼前。 关于诗,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拆解,其中,...
[阅读全文]
2012-10-19 03:00:41
张清华:诗歌是一种语言生活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正像吴义勤、孔庆东说的,南杉的诗在生活当中是较罕见的。琢磨一个生活现象,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但能不受干扰的很快处理这些感慨,与诗歌相遇却是充满了偶然性、戏剧性的。有些人命里有这种缘分,虽然他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准...
[阅读全文]
2012-10-18 02:01:18
长弓:不能提倡“摸石头过河”
《人民论坛》(2012年7月刊)发表了一位叫高志凯的文章《“摸石头过河”不会过时》。高先生在文章中认为:“摸石头过河”不会过时;“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成分,并将造福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都得益于“摸石头过河”真谛的指引。在我国...
[阅读全文]
2012-10-17 04:02:29
王干:我灵魂深处的马铃薯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 马铃薯的名字太丰富了,好像还没有一个农作物有如此复杂的“笔名”。山东叫...
[阅读全文]
2012-10-12 02:08:58
朱晶:心灵隐秘的细微探察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心中有鬼》是李晓平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流畅、俊逸,其特色在于现实浮华地带扫描与人心隐秘层面开掘的巧妙结合。刺世的锋芒下泻溢暧昧的浪漫,人情之网竟裹携着诈骗与凶杀。 虚荣与势利。常常给《心中有鬼》主人公们带来消...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