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2-11-19 04:14:41
顾农:鲁迅杂文中的“类型”
</H1> 在论及鲁迅杂文艺术性的文章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它的典型性的论述。论证方法大抵是:既然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那么它除了具有一般评论文的性质以外,同时也具有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典型性,因此鲁迅的杂文也有典型性,如此等等。 这样从定义...
[阅读全文]
2012-11-18 05:24:33
陈殿兴:珍惜诺奖荣誉
莫言得奖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但是诺奖是授给他的作品的,因此我们高兴之余应该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因此,我想在这里提出几点粗浅看法来跟大家讨论。莫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读他的《蛙》和《丰...
[阅读全文]
2012-11-13 03:00:14
张承志:《心灵史》串联了我的一生
</H1> “1991年《心灵史》出版后,20年的时间里我等待一个严肃的批评,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社会知识基础和哲学思维,提出一种驳难式的促进提高的批评,但我迄今仍然没有等到。”日前,张承志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名为《从清华园到巴勒斯坦》的讲座,他表示,他对关于...
[阅读全文]
2012-11-12 06:06:18
刘志荣:批评是一种修行
学问家的学问,和他们的生命相连——批评何尝不是这样。 我是一个挑剔的读者,然而,将近不惑之年,却也渐渐明白,不但读者在挑选书本,书本也在挑选着读者。有着自己精神追求的读者,找不到可意的作品,会遁向古代或异国,然而,作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和能量,天然在召唤和选...
[阅读全文]
2012-11-08 04:17:17
海岩:很多人对莫言一无所知
莫言获奖,或许能吸引更多热爱文学的人,让他们看到从事文学还可以是一条活路。奖项残酷,它只能许诺一个作家,而文学史公平,作家应该把目标放在文学史而不是奖项本身。莫言获奖,作家海岩却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朋友的恭贺,仔细一琢磨,原来两人名字里都有一个“言(岩)”字,都是知...
[阅读全文]
2012-11-07 03:14:30
汪守德:没有冬天的航行
2009年7月至12月,军旅作家丁小炜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作为亲历者,他以朴实冷静的笔触,记述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执行护航任务的故事。这是一部海洋之书,作者通过与护航官兵深入交流和敏锐细致的观察,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思想的沉淀,完成了一...
[阅读全文]
2012-11-06 06:00:47
何震东:静静流淌的《木垒河》
[阅读全文]
2012-11-02 05:00:26
梁晓声:不倦的思想者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郭宏若的作品《坐而论道(A卷·B卷)》显示了作者的视野之宽、思想维度之广。他不卖弄文字,只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这形成了他平实自然的文风,仿佛在与朋友促膝相谈——那是一种我所喜欢的娓娓道来的文风。 郭宏若的文章呈现...
[阅读全文]
2012-11-01 05:07:53
白化文:《启功日记》读后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中国人写的日记,汗牛充栋,出版的不少,研究者也不少,并因而出现了研究日记的“日记学”。我只是个爱读日记的读者,绝非研究者。 “老爷子”是我对启先生的一种带有特定性质的称呼,其解释已见于《以观沧海》一书中拙稿...
[阅读全文]
2012-10-29 06:01:03
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
曾成钢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北京来的。我在杭州中国美院任院长时,他是雕塑系主任,我因此对他是很熟悉的。曾成钢的特点是人很率直,很坦荡,也很真诚,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曾成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为推动雕塑事业发展孜孜不倦。他到北京后在中国雕塑学...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周雪梅:相信的力量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