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2-11-19 04:14:41 顾农:鲁迅杂文中的“类型”
    </H1>  在论及鲁迅杂文艺术性的文章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它的典型性的论述。论证方法大抵是:既然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那么它除了具有一般评论文的性质以外,同时也具有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典型性,因此鲁迅的杂文也有典型性,如此等等。  这样从定义...   [阅读全文]
    2012-11-18 05:24:33 陈殿兴:珍惜诺奖荣誉
    莫言得奖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但是诺奖是授给他的作品的,因此我们高兴之余应该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因此,我想在这里提出几点粗浅看法来跟大家讨论。莫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读他的《蛙》和《丰...   [阅读全文]
    2012-11-13 03:00:14 张承志:《心灵史》串联了我的一生
      </H1>  “1991年《心灵史》出版后,20年的时间里我等待一个严肃的批评,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社会知识基础和哲学思维,提出一种驳难式的促进提高的批评,但我迄今仍然没有等到。”日前,张承志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名为《从清华园到巴勒斯坦》的讲座,他表示,他对关于...   [阅读全文]
    2012-11-12 06:06:18 刘志荣:批评是一种修行
      学问家的学问,和他们的生命相连——批评何尝不是这样。  我是一个挑剔的读者,然而,将近不惑之年,却也渐渐明白,不但读者在挑选书本,书本也在挑选着读者。有着自己精神追求的读者,找不到可意的作品,会遁向古代或异国,然而,作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和能量,天然在召唤和选...   [阅读全文]
    2012-11-08 04:17:17 海岩:很多人对莫言一无所知
    莫言获奖,或许能吸引更多热爱文学的人,让他们看到从事文学还可以是一条活路。奖项残酷,它只能许诺一个作家,而文学史公平,作家应该把目标放在文学史而不是奖项本身。莫言获奖,作家海岩却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朋友的恭贺,仔细一琢磨,原来两人名字里都有一个“言(岩)”字,都是知...   [阅读全文]
    2012-11-07 03:14:30 汪守德:没有冬天的航行
      2009年7月至12月,军旅作家丁小炜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作为亲历者,他以朴实冷静的笔触,记述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执行护航任务的故事。这是一部海洋之书,作者通过与护航官兵深入交流和敏锐细致的观察,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思想的沉淀,完成了一...   [阅读全文]
    2012-11-06 06:00:47 何震东:静静流淌的《木垒河》
       [阅读全文]
    2012-11-02 05:00:26 梁晓声:不倦的思想者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郭宏若的作品《坐而论道(A卷·B卷)》显示了作者的视野之宽、思想维度之广。他不卖弄文字,只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这形成了他平实自然的文风,仿佛在与朋友促膝相谈——那是一种我所喜欢的娓娓道来的文风。  郭宏若的文章呈现...   [阅读全文]
    2012-11-01 05:07:53 白化文:《启功日记》读后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中国人写的日记,汗牛充栋,出版的不少,研究者也不少,并因而出现了研究日记的“日记学”。我只是个爱读日记的读者,绝非研究者。  “老爷子”是我对启先生的一种带有特定性质的称呼,其解释已见于《以观沧海》一书中拙稿...   [阅读全文]
    2012-10-29 06:01:03 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
      曾成钢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北京来的。我在杭州中国美院任院长时,他是雕塑系主任,我因此对他是很熟悉的。曾成钢的特点是人很率直,很坦荡,也很真诚,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曾成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为推动雕塑事业发展孜孜不倦。他到北京后在中国雕塑学...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