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3-04-18 03:07:22
静川:品读阿未的几首短诗
我和阿未相识20多年,但我不太喜欢叫他“阿未”,他的真名叫魏连春,我还是喜欢叫他连春。我一叫他连春,就能想起当年一起写诗的刘明。但现在阿未这个符号,比魏连春的名气大,我还是叫他阿未。阿未的诗和阿未的人一样,非常讨人喜欢,也包括我。阿未的诗写的非常稳健、平和、...
[阅读全文]
2013-04-17 03:12:33
胡平:一部写男人责任感的好书
《一诺千金》描写的化工厂改制中的这些风风雨雨,确实是有背景的,这部书吸引我们的主要还是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既是写一诺千金,也是写男人的责任感。从女人这个角度看,男人责任感最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女性的安全感,所以这也是作者的出发点之一。作者认为什么样的男人是应...
[阅读全文]
2013-04-11 08:41:05
从小说到电影:新写实背后的文化隐喻
由“第四代”导演谢飞担任艺术总监、王竞执导的电影《万箭穿心》根据方方同名小说改编。一方面影片延续了电视电影自新世纪诞生以来关注社会现实的传统,就像王竞执导的其他两部获奖片《我是植物人》《孩子那些事》一样;另一方面新写实作家对于刻画日常生活的追求、“第四代”...
[阅读全文]
2013-04-10 03:00:04
夏宁:也说“炫父”
前段时间,鹿泉贴吧一网友以《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为题,讲述了自己大学毕业后跟着父亲走村串户收购玉米的故事,父亲很平常,默默无闻,却让他感到很骄傲,如此“炫父”让无数网友感动。 近日,又一位身为大学老师的网友在网上发帖“炫父”说:“我有一个修了17年自行...
[阅读全文]
2013-04-09 02:07:00
文化批评不应刻意回避“口水战”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前不久,演员徐峥和海派清口周立波的“论争”在网上沸沸扬扬,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文化事件”,它已然平息,但事件所折射的意义却远未“过期”。至少,它引领我们追问这样一些文化批评的本质问题:谁有资格批评?如何营造...
[阅读全文]
2013-04-08 04:19:07
黄秀峰:刘瑞胜的兰花艺术赏析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既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
[阅读全文]
2013-04-07 04:01:56
梁鸿:阿丁的文学逃离
我对阿丁的小说集《寻欢者不知所终》有自己的看法。文学本身一直在逃离,阿丁和阿乙的作品,其实可以看做新文学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逃离。 和余华的暴力不一样,余华的暴力是暴力的书写,写“文革”里面非常残酷的东西。阿丁一点不暴力,写得非常平淡,读他的****完全...
[阅读全文]
2013-03-27 10:22:38
王宝泉:从诗歌到寓言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萌生了对诗歌的爱好。只记得学生时期,我已经喜欢读语文书中的诗歌了。渐渐地,还会在课外找诗歌阅读。这种对诗歌抓狂般的喜爱,竟使我意外阅读了一本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一本好书的诗集。尽管当时的我仍是个...
[阅读全文]
2013-03-25 05:07:32
何子英:叙事姿态与小说家的追求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小说叙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我感到相当的困惑。作为一个职业阅读者,我必须每天阅读大量的小说稿,从中筛选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可是现状却常常令人失望,我对当下的小说写作状态不免有一丝隐隐的担忧。我想这可能不是杞人忧天。看看当下充斥眼前的大量...
[阅读全文]
2013-03-19 06:36:18
陈世旭:发现世界与发现自己
很多年前,有位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投身当时最热门的找石油工作,在大沙漠里一待就是好几年,一无所获,不得不怀了无限的失望离去。在那个西部小镇简陋的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他默默地守着一大堆找石油的仪器设备,满腹懊恼和悲伤。 然而,就在他离去不久,就在他满腹懊恼和悲...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