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4-04-11 03:02:49
杨早:专栏写作会否重新洗牌
专栏写作是与现代传媒同生共长的产物。专栏意味着传媒从主打“文”的时代进化到主打“人”的阶段,给刊出的那一方豆腐块以双重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报纸声誉+作者声名。它多半也提供一种连续感,某位作者持续攻打某个主题的城堡,每日不落或每周一歌。报、人、文捆绑销售...
[阅读全文]
2014-04-08 03:02:39
元中都:文化交融的都城样本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蒙古民族,曾经纵横万里,大大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然而,浩如烟海的史书对北方民族的记载却扑朔迷离,这成为制约研究进展的瓶...
[阅读全文]
2014-04-03 04:05:30
芦苇:好编剧需要很好的文学功底
他,高个儿,头戴一顶深色棒球帽,脚踩一双平底老布鞋,宽宽的军绿色裤子,黑灰色外套——看似随意的打扮,却透着一股子此人非比寻常的“范儿”。据说,这打扮已经是他的标志了。 他戴着一副眼镜,给雄浑的气息罩上思想者的味道。说话不急,总是一副让对方先说的泰然表情。...
[阅读全文]
2014-03-31 03:07:27
当下文学历史化和经典化的尝试
晏杰雄的专著《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是2013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由作家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首先,晏杰雄将新世纪长篇小说置放进宏阔的文学史视野,纵横捭阖,既考证了多重因素作用下长篇小说成为时代第一文体的必然,又创见性地论述了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
[阅读全文]
2014-03-28 03:07:17
周正朗:时间的冠冕
小时候曾经在书店看过一套印象派的明信片,每个画家独立一小辑。莫奈那辑都是模糊的风景,马路、草垛子、教堂、水池子、火车站……偶然出现人物,大部分面目不清,身形也似乎和背景分不开。于是转头欣欣然选了有着轰轰烈烈向日葵和目眩神迷星月夜的梵高。 其实画什么是其次...
[阅读全文]
2014-03-27 04:58:06
《原乡》:最深沉的乡愁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台湾开放回乡探亲,今年已经进入第二十七个年头。看了由海峡两岸的艺术家联手打造,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北京国立常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推出的30集电视剧《原乡》之后,我从内心深处被打动了。该剧讲述的...
[阅读全文]
2014-03-26 03:19:27
证言与体验――读李德南长篇小说《遍地伤花》
《遍地伤花》不是微言大义的小说,它坦白敞亮,向着我们置身的时代和我们自己。《遍地伤花》是现实理应结出的果子,这里有一群失败者,来不及参与或问鼎热情,起步之时已经被打上失败者的文身,如李静所说的“时代如残忍的继母,直把骨骼未成的儿女推进命运的悲风”。 作者...
[阅读全文]
2014-03-24 04:06:46
李星:热烈而冷静的“三农”报告
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莫伸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出版一年来不胫而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以建设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为旨归的建议,关于可适当降低发展速度,不要将GDP作为发展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阅读全文]
2014-03-19 05:01:05
王纪人: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徐芳在青年时代是位校园诗人,当校园诗人们纷纷踏上社会后,她因为留校任教并继续写诗,被一位当上老总却不再写诗的“同道”揶揄为“留守女士”。许多年后她去了报社,对诗歌的忠诚仍矢志不渝,可谓继续“留守”。诗与散文本...
[阅读全文]
2014-03-17 04:08:05
曹霞:挽歌与诗情
葛水平之于文坛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的泥土气息、她的乡村歌谣、她对于历史的血性书写,都已为人们所熟知。在她近期的小说里,城市题材与乡村生活逐渐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远离了“山神凹”。可以说,乡村生活给了她文学的想象和滋养,而城市,则让她的视野和文字都辽阔多姿...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