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04-11 03:02:49 杨早:专栏写作会否重新洗牌
     专栏写作是与现代传媒同生共长的产物。专栏意味着传媒从主打“文”的时代进化到主打“人”的阶段,给刊出的那一方豆腐块以双重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报纸声誉+作者声名。它多半也提供一种连续感,某位作者持续攻打某个主题的城堡,每日不落或每周一歌。报、人、文捆绑销售...   [阅读全文]
    2014-04-08 03:02:39 元中都:文化交融的都城样本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蒙古民族,曾经纵横万里,大大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然而,浩如烟海的史书对北方民族的记载却扑朔迷离,这成为制约研究进展的瓶...   [阅读全文]
    2014-04-03 04:05:30 芦苇:好编剧需要很好的文学功底
      他,高个儿,头戴一顶深色棒球帽,脚踩一双平底老布鞋,宽宽的军绿色裤子,黑灰色外套——看似随意的打扮,却透着一股子此人非比寻常的“范儿”。据说,这打扮已经是他的标志了。  他戴着一副眼镜,给雄浑的气息罩上思想者的味道。说话不急,总是一副让对方先说的泰然表情。...   [阅读全文]
    2014-03-31 03:07:27 当下文学历史化和经典化的尝试
      晏杰雄的专著《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是2013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由作家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首先,晏杰雄将新世纪长篇小说置放进宏阔的文学史视野,纵横捭阖,既考证了多重因素作用下长篇小说成为时代第一文体的必然,又创见性地论述了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   [阅读全文]
    2014-03-28 03:07:17 周正朗:时间的冠冕
      小时候曾经在书店看过一套印象派的明信片,每个画家独立一小辑。莫奈那辑都是模糊的风景,马路、草垛子、教堂、水池子、火车站……偶然出现人物,大部分面目不清,身形也似乎和背景分不开。于是转头欣欣然选了有着轰轰烈烈向日葵和目眩神迷星月夜的梵高。  其实画什么是其次...   [阅读全文]
    2014-03-27 04:58:06 《原乡》:最深沉的乡愁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台湾开放回乡探亲,今年已经进入第二十七个年头。看了由海峡两岸的艺术家联手打造,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北京国立常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推出的30集电视剧《原乡》之后,我从内心深处被打动了。该剧讲述的...   [阅读全文]
    2014-03-26 03:19:27 证言与体验――读李德南长篇小说《遍地伤花》
      《遍地伤花》不是微言大义的小说,它坦白敞亮,向着我们置身的时代和我们自己。《遍地伤花》是现实理应结出的果子,这里有一群失败者,来不及参与或问鼎热情,起步之时已经被打上失败者的文身,如李静所说的“时代如残忍的继母,直把骨骼未成的儿女推进命运的悲风”。  作者...   [阅读全文]
    2014-03-24 04:06:46 李星:热烈而冷静的“三农”报告
      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莫伸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出版一年来不胫而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以建设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为旨归的建议,关于可适当降低发展速度,不要将GDP作为发展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阅读全文]
    2014-03-19 05:01:05 王纪人: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徐芳在青年时代是位校园诗人,当校园诗人们纷纷踏上社会后,她因为留校任教并继续写诗,被一位当上老总却不再写诗的“同道”揶揄为“留守女士”。许多年后她去了报社,对诗歌的忠诚仍矢志不渝,可谓继续“留守”。诗与散文本...   [阅读全文]
    2014-03-17 04:08:05 曹霞:挽歌与诗情
    葛水平之于文坛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的泥土气息、她的乡村歌谣、她对于历史的血性书写,都已为人们所熟知。在她近期的小说里,城市题材与乡村生活逐渐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远离了“山神凹”。可以说,乡村生活给了她文学的想象和滋养,而城市,则让她的视野和文字都辽阔多姿...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