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4-05-20 02:17:53
刘金祥:人类学视野中的诗化倾向
一个接触神话很多的人,不可能不产生诗意。法国哲人列维-施特劳斯的理论,与其说追求诗意,不如说崇尚真理,读其对话体自传《今昔纵横谈——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却既可带来诗意的快感,也会带来思辨的愉悦,使情与智巧汇一炉。 何谓诗意?意在...
[阅读全文]
2014-05-16 02:59:15
刘玉琴:道德流响悦千年
中华文化长河中,优秀典籍、历史人物浩如烟海。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虽历经漫长岁月尘封,却时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彩。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弘扬,并创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艺形象,为社会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是一道迫切而现实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
[阅读全文]
2014-05-15 02:13:11
彭程:倾听历史和现实的声音
近日,作家李春雷潜心创作的报告文学《赶考》(原发于《北京文学》杂志2014年第4期)被不少报刊和网络转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篇报告文学,通过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西柏坡工作、生活的特殊历史片段,生动描述了那一段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历史,形象地阐述了一个永恒...
[阅读全文]
2014-05-14 03:00:11
李雪:写实年代的“虚伪作品”
2013年,余华、苏童、马原等作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却并没有在质量上将当代长篇小说写作推上一个高峰。我们由这些作品看到了作家向现实靠拢的努力,他们用以现实事件直接入文、以时代信息侧面调和的方式来碰触“现实”。这种写作上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来对文学处...
[阅读全文]
2014-05-12 03:13:17
欧阳江河:诗歌应对时代做更复杂的观照
曾经有一段时间,欧阳江河在诗坛“销声匿迹”。他说:“1997年,我出国回来后发现,中国变化巨大,已经很难再用出国前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世界了。我内心的写作已经无法与这样一个世界达到统一了。所以,我就干脆停止写作。”在10年的时间里,他做演出策划、写书法,偶尔也写一...
[阅读全文]
2014-05-07 02:11:22
梅娘:短暂绽放的蔷薇
作家梅娘1916年出生于海参崴,上世纪40年代初在华北沦陷区文坛脱颖而出。随后却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重新受到人们关注,重新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行列。不过,相对于她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梅娘至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对于她的文学创作的研究也还没有...
[阅读全文]
2014-05-06 04:09:43
李朝全:报告文学叩响的钟声
激情、思想和文采是报告文学的三元素。报告文学拒绝“零度情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一定要有充沛的激情,对现实生活、对他笔下的人物,要充满感情和热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写出一部带有情感温度和热度,并因此能够温暖读者、感染读者的好作品。年届古稀的张雅文就是这...
[阅读全文]
2014-04-29 02:10:07
吉狄马加:阅读时代的倾听者
在人类尚没有创造文字的遥远的年代,我们祖先中的智者就已经掌握了讲述的技巧——通过诗歌和故事。当然讲述者并不孤独,因为在他身边,随时都聚拢着成群的倾听者。在这个人群中,只有一些同样富有智慧和想象力、同样拥有心灵感受力的人,最终能够成为新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
[阅读全文]
2014-04-28 02:19:47
白金永:植物的同情心
<!--{图片1显示}--> “同情”是什么?培根说:“它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鸠说:“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贝克说:“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萎的枝头绽出新绿;同情是一泓泉水,给干涸的田野注入生机。...
[阅读全文]
2014-04-28 02:00:57
贾其敏:相忘于江湖
<!--{图片1显示}--> 江湖是最让人忘情也最让人忘性的地方。 相忘于江湖实在是一种境界。 前不久有同学聚会,没有人想起我,既然我就没有去。知道了之后有些激动,也着实激动了一番,有些往事带着太多的青春和流浪的味道,难忘是应该的,但终归是寻不回当初的味道了,时过...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周雪梅:相信的力量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