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11-04 04:20:25 黄建生:构建河北文艺的平原审美意蕴
      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就如美国作家赫姆林·加兰所说,艺术的地域色彩是文学生命的源泉。华北平原作为河北作家的重要生活和文化背景,具有特殊的景观符号和审美符号,这一整体意象具备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作家创作的艺术源...   [阅读全文]
    2014-11-03 06:05:15 用文学的视角看澳门说山西
    用文学的视角看澳门说山西————趣评澳门旅游观光暨旅游文化系列丛书《人说山西》伴随着中国旅游夏日风的频频吹拂,以平摇国际摄影大展为龙头的山西旅游活动已拉开它黄土地色彩的序幕。一纸风行,正当其时。《人说山西》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宛若一群群年轻活泼的导游员,穿梭在前来...   [阅读全文]
    2014-10-28 03:00:37 杨百良: 孟庆功的书法艺术
    初次采访孟庆功是1997年10月,应日本川崎市市长高乔清邀请,孟庆功随沈阳市政府书法艺术交流团赴日本举办书展,并与日本现代书人联盟进行书法艺术交流。身为县纪检委一名监察干部,孟庆功那时候起就显现出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力。时隔17年后,我第二次采访孟庆功,时任县审计局副局...   [阅读全文]
    2014-10-27 05:25:38 金仁顺:写作是件朴素的事
      刚写作时,激情万状。曾经有几个短篇小说是一天之内写完的。那时候,纯粹、朴素,同时也彷徨、不安。不断地问自己:这行吗?是小说吗?一遍遍确认,甜蜜而哀愁。  随着小说一篇篇地发表,写作变得亲密了,家常了,确定了,速度也随之慢下来了。不再是飞蛾扑火,急吼吼的,一...   [阅读全文]
    2014-10-24 04:07:43 吴利强:从《史记》看“诋毁”
    闲来读《史记》,从《本纪》、《世家》到《列传》,特别是《列传》部分,“诋毁”二字频频跃入我的眼帘,触动我的心弦,发人深省。据不完全统计,《史记》中“诋毁”、“诽谤”、“诬陷”、“陷害”和“说坏话”等类似的词反复出现过二十几次,被“诋毁”的人也多达二十几个,这些...   [阅读全文]
    2014-10-22 02:04:42 苏北:阅读何立伟
    我将何立伟的《白色鸟》裁开,贴在书房的墙上,大声朗读:“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那片河滩就不会这么苍凉这么空旷。唯嘶嘶的蝉鸣充实那天空,云和风,统不知踅到哪个角弯里去了。”我还对何立伟引用的那句外国民歌“夏天到来,令我回忆”充满感情。因为我的童年似乎是永远...   [阅读全文]
    2014-10-10 02:00:52 侯宇燕:是马兰草,也是苦楝树
      在我面前,放着一本破旧的长篇小说《马兰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为亢彩屏。淡绿的皮子,苍黄的纸页。这是整整20年前,当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花一元钱在位于校园偏僻一角的旧书店里买下的。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记载下来的真实故...   [阅读全文]
    2014-09-29 02:12:18 张德明:读霍俊明《新世纪诗歌精神现象考察》
      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场域所出现的现象、诗潮,生成的文本等,都可用蔚为壮观来形容,若非格外用心,很难找到适切的话语来概括和描述。霍俊明在新世纪诗歌的第一现场,凭借诗人的敏锐直觉和诗评家的理性睿智,将中国新诗的存在样态与发展脉络悉收眼底,并用文字的形式将其叙述...   [阅读全文]
    2014-09-26 03:14:57 诗歌边缘化浅析
      要谈起中国当代诗歌的边缘化,就不得不考虑“边缘化”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通俗的讲,边缘化就是某个事物从占据主流舆论,颇受大众关注,到渐渐不太被人重视,本身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被关注的对象的变化过程。说起诗歌的边缘化,就要从70、80年代说起,当时的诗歌发展处于一种...   [阅读全文]
    2014-09-25 02:18:49 杨怡:秋天的手工业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说过一句话:“手工业消亡于对速度的崇拜,手工业代表耐心和手的灵巧。”每个人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个简单的木屋、一块自己烤制的小甜饼,并且你想自己动手制作、加入自己创意的东西,列出来的单子将没完没了。然而有人正为“手工业”书写讣文,人们觉得,唤...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