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5-01-29 05:13:01
郭梅:文学浙军近期创作印象
“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015年初,当我一再通读浙江作家近期作品,脑海里不自禁浮现出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这一联名句。在过去的半年里,文学浙军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成绩斐然,数百篇优秀新作在我的案头堆积如山,有的早已引起了评论的热潮,有的得到了影视人的...
[阅读全文]
2015-01-26 04:05:30
张定浩:从房间走向阳台
如今的新诗界,被不断重复的人名远远比能让人记住的诗行多得多,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诗人们的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也来自严肃批评家的退场。 随着自媒体的日益成熟,诗歌主要载体正在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一种非常清新的气象,它使得韵律、节奏、语感,以及情绪上的明净,重新成...
[阅读全文]
2015-01-21 03:13:15
诗圣的禅境――评《禅解杜诗》
“诗圣”杜甫“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他的“诗史”的思想等同于儒家思想,几成千年杜诗学研究定论。当代少数论家对杜甫的宗教信仰、杜诗禅理等进行了辨析,然或限于篇幅,其说未尽。以佛禅视角阐释杜诗者,更是鲜有专著。因此,张轶男的《禅解杜诗》令人眼前一亮。本书论析了杜...
[阅读全文]
2015-01-09 03:04:14
王晓云:报告文学的光芒
20世纪90年代某个灿烂的春天,我站在中学母校的操场上,正是陕南的5月,从我的目光望出去,是草长莺飞明媚的春光,空气中也浮动着漫漫春天的气息。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在北京鲁院一个安静的小屋写这篇文章,我仿佛还看到那一年的春光,那柳絮沸沸扬扬,穿过那些...
[阅读全文]
2015-01-07 03:03:33
李林荣:向传统致敬的新散文
写散文和读散文,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同样都具有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这首先是因为散文这种体裁不仅出身古老、源远流长,而且长期备受社会推崇。其次,也因为散文早已不止是一种文学体裁,更代表着一种历史悠久、覆盖宽广的社会心理习惯。 从上古先秦到明清以至近代,与...
[阅读全文]
2015-01-05 04:12:42
以大歌唱响侗族人民的心声――评杨林的长诗《侗族大歌》
有许多诗人都不太喜欢写长篇史诗,因为它要求写的不只是诗人对一段历史或生活的小感触,而是需要诗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整段历史、整个民族有着全面而又透彻的了解,并对许多史实做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很真实又很感人的诗句。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
[阅读全文]
2014-12-29 04:09:30
麦家:致荆歌
用黄永玉的话,时间过得真快,我他妈的也快老了。对不起,我说了粗话,为了补过接下来我准备用文绉绉的语言。十二年前的夏末初秋之际,荆歌从天堂的一隅苏州出发,我从天府的中心成都出发;殊途却同归,我们不约而同来到北京东四环外的一个叫十里堡的地方,加入了一个临时组织:首...
[阅读全文]
2014-12-25 03:05:04
彭程:批评拿什么唤回尊严
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文艺批评连同文艺批评家的角色,日益变得暧昧和尴尬。某位一向对批评情有独钟的作家朋友,曾撰文称批评家正在逐渐沦为“傀儡”和“鸡肋”。话有些刻薄,也不免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但的确是鲜明地揭橥了一种积弊。“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之喻,强...
[阅读全文]
2014-12-16 03:36:59
涂启智:让“没来的人举手”
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没来的请举手!”自然现场应该没有人举手,因而引得全班哄然大笑。当这个笑话与诸多社会现实关联起来,或许笑起来并不那么轻松。——那些不幸遭遇“在看守所神秘死亡”、“开胸验肺”、“半夜睡在家里房屋突然被强拆”的人,都可能是...
[阅读全文]
2014-12-15 09:03:39
陈殿兴:一个单亲妈妈在美国白手起家的历程
本书先后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美国EHGBooks公司出版。里面收集了作者的四十六篇散文。这些散文细腻生动地纪录了作者在美国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从这些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单亲妈妈在美国白手起家的过程。作者在本书的《序》里对这个过程和写书的目的有简要的叙述:“我和这...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