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7-07-17 08:52:14 周静华:柳浓荫绿白马河——浅析段家军长篇乡土小说《河畔人家》
    段家军先生的长篇小说《河畔人家》有着一股浓浓的冀中地方韵味。在细读了家军的《河畔人家》后,我惊喜地发觉,其成功和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故事情节构思精巧,婉转曲折动人,往往采用故事中又有故事,一层又一层,把我的观感视角紧紧吸引在他营造的故事中。长篇小说《河畔人家》紧...   [阅读全文]
    2017-07-14 08:48:03 周静华:湾柳飞花白马河—— 读段家军先生长篇小说《河畔人家》有感
    段家军先生是一位用心地执着追求小说艺术质量的乡土作家。土地是许多作家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是“乡村中国”的象征。家军对故乡的河流、田野和村落保存了刻骨的记忆,故乡在他心中拥有特殊的分量。纵然时光流逝,环境在变,地位在变,但家军和故乡的情结没变,故乡永久是他的生身父...   [阅读全文]
    2017-07-10 09:28:03 周静华:金丝万絮惹春风——赏析段家军长篇乡土小说《河畔人家》
    家军在冀中平原上经营了一条白马河,而白马河两岸那四十八个村子里到处都是他圈养的故事。《河畔人家》是他花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一部乡土长篇。这部长篇是植根于生活沃土上的一棵大树,是一部镌刻着时代印痕的乡土文本。说实话,读家军的长篇小说《河畔人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阅读全文]
    2017-07-05 09:05:27 周静华:细柳含烟白马河—— 读段家军先生长篇小说《河畔人家》有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也就是初中刚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浩然先生的《艳阳天》,里面那大众化的语言和燕赵大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又陆续地看完了《金光大道》、《苍生》、《乐土》,让我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女孩子对文学一下子如醉如痴起来。好久找不到这样...   [阅读全文]
    2017-06-26 08:26:59 周静华:白马河畔有人家 ——有感于段家军的长篇小说《河畔人家》
    段家军的故乡有条白马河。白马河,沉淀着不老的故事;白马河,流淌着美丽的传说;白马河,孕育着不朽的传奇。只要一提到白马河,段家军就会莫名地亢奋起来:白马河里的鱼很厚,鲫鱼、鲢鱼、黑鱼、嘎鱼、小麦穗儿,一网下去就是一脸盆。白马河,自从有了段家军,是要啥有啥,没有也...   [阅读全文]
    2017-06-16 08:31:43 段家军:说不尽的金瓶梅——悲催的潘金莲(之一)
    《金瓶梅》,秽书也。金瓶梅绕不开几个关键的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西门庆。一《金瓶梅》的名声的确不怎么样。很多没看过《金瓶梅》,也没听过《金瓶梅》介绍跟评论的人,仅仅依靠道听途说,凭着脑袋里的那么点印象,就觉得《金瓶梅》是一部大黄书、毒瘤,是低级文字的代...   [阅读全文]
    2017-06-12 09:27:07 冯鹏:讴歌时代,抒写人民
    文学,终究是一种感动。没有感动,哪来的唤醒,哪来的引领,哪来的思索,哪来的拷问?有幸拜读杨杨的作品中,尤其是报告文学,无论任何时候,都是高昂的激情,弘扬的旋律,传播的能量,善美的呈现。杨杨的报告文学《爱的呼唤——中国坝上老人与一百一十个孩子》发表《中国报告文学...   [阅读全文]
    2017-06-02 09:03:03 郭军平:高扬散文的艺术旗帜
    当下,虽然一些文学主流圈子仍然以长篇小说为标尺,但是我依然不折不扣地坚守散文园地,从事着自己喜好的写作文体。当然,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特点,不适合于从事这一方面的长篇架构。我的工作特点是语文教学,业余喜好散文写作,算是语文教学...   [阅读全文]
    2017-05-31 08:34:51 周静华:道不尽的白马河 ——赏析段家军长篇乡土小说《河畔人家》
    家军的长篇乡土小说《河畔人家》是以生活在白马河畔的农民为背景的,他有意无意间让白凤花、天不怕、张清秃、张翠娥、春林、秀颀这些同名的小人物出现在不同的故事里,奔走在白马河畔的村与村之间,展开一幅幅淳朴乡村世风民情的真实画卷。家军的小说中,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阅读全文]
    2017-05-24 08:13:28 张铁荣:段家军和他的长篇小说《河畔人家》
    《河畔人家》是一本写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作者段家军先生就是生长在河畔人家的孩子。家军从小生活在燕赵大地,他是河北农村小河边那个美丽故乡的儿子。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是他一生文化的摇篮,由于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会,所以他的文字带有...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