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25-01-21 06:03:06
马笑泉:小说的三重结构
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
[阅读全文]
2025-01-17 09:25:26
郎咸勇:漫话文学的映衬艺术
懵懂孩提时代,信笔涂鸦,竟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一幅简笔画,画面是这样的: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山,横空出世,壁立千仞;朵朵白云,缭绕其间,遮掩了山顶;几只苍鹰,悠然盘旋于山腰。当时,只觉得山高峰险,并没想到什么手法,及至年龄渐长,在学习了一些文学理论后,方恍然而知,原来...
[阅读全文]
2025-01-13 08:09:44
徐鲁:格拉宁的散文步态
汪曾祺先生曾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发达,就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是发达的。不能不说,俄罗斯是一个“散文大国”。一代代俄罗斯诗人、作家、思想家、政论家、传记作家……用各种风格的文笔,试验了散文写作的各种可能。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不仅用优美的散文写出了《金蔷...
[阅读全文]
2025-01-08 07:16:22
《这里有牧歌》:在游吟散记中畅游
闲暇时光,捧起程冰的作品集——《这里有牧歌》反复研读,如沐乡村春风,如睹春草新绿,如听“世说新语”,如窥历史典故。此书收录了《诗的诞生》《游吟散记》《田园牧歌》《品读赏谈》四辑文学作品。读《诗的诞生》,领略对爱情、生活的体察和感悟;品读《田园牧歌》,犹如听一曲...
[阅读全文]
2025-01-02 08:44:10
宋嵩:文学批评的“战略”与“战术”
如今的战略形势是:批评家和作家共享着理论的武库,已全然不具备祭出“独门暗器”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批评家仍然幻想像二三十年前那样挟“理论”的秘笈以自重,势必会输得一塌糊涂。在我看来,狙击战术才是真正适合当下批评家操作的。一个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够在潜心...
[阅读全文]
2024-12-27 07:14:17
刘波:批评的困惑与有限性
十多年前,我从文学创作走进批评的世界,那时更多出于一些单纯的想法,甚至就因为某种阐释的诱惑和虚荣心。缺乏专业态度和精神自觉,仅凭一腔热情,就武断地去概括,去总结,去用半吊子理论分析作家作品,实际上是基于滥用话语权的盲目自信。而盲目所带来的后果,一度让我在简单粗...
[阅读全文]
2024-12-23 08:11:42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走进一个诗人的文字,先从走进他本身开始。初识诗人卜一,我好奇于他为何以“江雪”作为笔名。其让人很容易想到柳宗元的古诗《江雪》里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柳宗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寒雪纷飞、万籁俱静之时,江上孤舟一翁独钓的场景画。后渐渐读到卜一的诗歌,...
[阅读全文]
2024-12-16 07:15:55
赵凯:在小说中寻找自我
读小说,写小说,都是寻找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在鲁院,老师带领我们重温经典,中外结合,两部名篇巨著:《红楼梦》和《日瓦戈医生》。想象中,仿佛是邀请曹雪芹和帕斯捷尔纳克,贾宝玉和日瓦戈,一起座谈。15岁初读《红楼梦》,后来,20出头,又一次通读,个别喜欢的章节,无数...
[阅读全文]
2024-12-12 10:41:11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读后
再次捧起高亚平的《长安物语》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在光线极好的窗边,我泡了一杯玫瑰花茶,随着墨香与茶香在房间氤氲飘散,我的思绪也飞了起来,在莫大的文字享受中,我跟随着作者重新踏行长安城、重回他的故乡稻地江村,重新走入一个作家灵魂深处的细腻柔软之处。感触最深的是在本...
[阅读全文]
2024-12-11 07:12:42
栾栋:“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管窥
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派给学界建构了一个旨深意远的文学理论体系。聂珍钊与苏晖为总主编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五卷本著作,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该学派的这个重大成果抓住了文学研究的一个最吃紧的核心点,即文学与伦理关系中本真的规律,值得称道。深谙规律大于思潮聂珍钊认...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