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1-12-24 05:33:08 李勇:作家批评的个性、问题与当代意识
    一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问题,人们谈论得已经够多。这些问题,概言之大概有两点,一是批评者的态度和能力,二是批评方式。更直率一点来讲,即批评是否说真话,有没有能力说真话;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说真话。文学批评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只涉及批评家的道德操守和能力问题,它们...   [阅读全文]
    2021-11-29 07:10:06 徐妍: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化定位
    李少白童话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如果从作品自身出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既具备了中国性、儿童性和文学性的恒定要义,又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对中国性、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要义进行了变化的原创新解。概括说,李少白的童话集《巨人和小人》《山大王海大王》是在变化与恒定的双...   [阅读全文]
    2021-11-03 06:15:03 叶勤:什么是类型电影?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答什么是类型(genre)。类型一词用于文艺学首见于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里提出了艺术摹仿说,并根据摹仿的手段、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将艺术区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画家使用颜色和图形来摹仿,音乐家使用节奏和谐声来摹仿,诗人则主要使用语言和韵律...   [阅读全文]
    2021-10-25 05:59:56 杜学文:疫情、诗歌与哲学——简谈“后疫情时代的诗歌与我们”
    诗歌与我们很多人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生活是现实的,充满了柴米油盐,而诗歌是我们得以从现实世界中抽离出来的重要媒介。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种情志合一、动于心而形于言的文化形态,是人类能够超越自己,使自己不至于沉沦在日...   [阅读全文]
    2021-09-27 06:52:36 伊焕章:浅谈文学创作的突破
    最近和几位文友聊起我县作者文学创作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普遍感到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很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普遍遇到了“瓶颈”障碍,感觉很苦恼,写不出超越自己以前的作品,局限在原来的水平上,好像被什么绳索束缚着,甚至停滞不前,不知从那些方面进行突破,才能在文学创作上...   [阅读全文]
    2021-09-13 06:52:58 刘醒龙:自信如青铜重器
    对于作家来说,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尊盘,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其制造工艺繁复到至今无法下结论的程度。世界上的青铜文化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中国的范铸法,另一种是欧洲的失蜡法。两种青铜文化在各...   [阅读全文]
    2021-09-02 08:43:45 朱永富:审美异化的匡正与社会焦虑的缓解
    总体来说,当代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结构性发展带来个体的身份焦虑,审美在社会和个体合力作用下异化,审美异化反过来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焦虑。审美教育当然一直在进行中,但从社会效果的角度来观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观察点是文学领域。非虚构写作兴起、报告文学快...   [阅读全文]
    2021-08-25 08:47:36 主题性、思想性与反思性——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几个特点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有着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他的作品具有一以贯之的主旋律倾向,或者叫做主题出版倾向,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新时期、新时代社会主义作家创作的基本方向,也是出版业要遵循的根本指向。他的报告文学与主题出版,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内在的无缝对接。他最近几年的...   [阅读全文]
    2021-08-16 12:01:02 史凤末“”跳动的火焰——浅谈余丁未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先贤有语:“文如其人”。这句话用于诗人丁未的身上似乎不太合适。生活中的他与人交谈起来絮絮叨叨,词不达意,而他的诗作、诗句干净利索、意象纷呈;生活中的他头染天命之霜,工作一丝不苟,而他的诗作、诗句童心未泯,活力四射!所以我们要鉴赏他的诗作,同样要从语言和意境开始...   [阅读全文]
    2021-08-06 07:09:57 荆北:爱你的时候有中药的香
    茶,咖啡,巧克力,中药。苦中之最,当然得数中药了。儿时,有次得了重病,西医久治不愈,父母甚是着急,有人给母亲推荐中医老白仙。回家,煎药时,那难闻的气味飘到好远,甚至我把房门关上,它都能找漏洞钻进我的鼻孔。当我出来时,母亲竟笑着说:“好香啊!像老母鸡汤啊!我能喝...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