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22-04-18 03:14:59
吴欢章:诗言志和散文的境界
诗与散文堪称是姊妹艺术。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家都是诗文并举,相得益彰。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举世无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艺术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观念,散文与诗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契相通之处,从诗词中吸取营养以提高散文的艺术境界,是我国散文创作的一个...
[阅读全文]
2022-04-11 05:46:23
晏杰雄:青年写作如何呈现中国经验
鲁院青年写作研讨会提出的“国族经验”对文学风向很敏感,可能为当下创作提炼出一种“新文学”的关键词。所谓国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简略说法,先有国家的规约和调适,才有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所谓国族经验表达,就是中国经验表达,就是站在民族国家的高度...
[阅读全文]
2022-03-23 04:40:33
弱水:论余秀华在批评中的进步及批评本身
诗人余秀华在新浪微博推出了一篇名为《中国“名人”培养了大批道德投机分子》的文章,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她对于诗人食指批评事件的第五次回应。这篇文章中,余秀华不再针对食指先生,而是将矛头转向了围观群众。她说:“两个人吵架,旁观者都是君子。这和在鲁迅那个时代有一点...
[阅读全文]
2022-03-14 04:21:06
傅逸尘:重建文学总体性的可能
关于青年写作这个话题,一个有意思的坐标,就是像莫言、余华、格非等“50后”“60后”作家,早在他们30岁出头时,就写出了被今天的文坛奉为经典的作品。以此为参照,当下的青年写作似乎难以望父辈作家之项背。然而,这个坐标系的两端,分别牵系着两个不同的文学时代、两种不同的中...
[阅读全文]
2022-03-08 04:15:44
李少君:当代诗歌的美学构建
今天的中国新诗百年论坛。我们确定的题目是“当代诗歌的美学建构”,新诗百年论坛很多是讨论一些历史话题,我参加过两次,好多是回顾性的,但是这次恰恰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话题。诗歌在中国历史上特别特殊,我个人的理解诗歌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一个基础,就拿“诗教”来说吧,我觉得不...
[阅读全文]
2022-02-17 04:49:37
彭程:文艺批评的坚守与创新
当前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文艺作品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文艺批评的面貌、格局和发展前景。从总体态势上看,当前文艺批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人才陆续涌现,队伍不断扩大,学术视野和思维空间持续拓展,文章和著作数量浩繁。这些都令人鼓舞。但同时,...
[阅读全文]
2022-02-10 06:58:48
赵海波:一种新的现代叙事方式
最近构思一个与父亲有关的中篇,传统的叙事方式似乎很难在几万字的篇幅里将父亲几十年的沧桑勾勒出来,有没有另外一种叙事方式?打捞留存在记忆里的阅读经历,想起土耳其作家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1952年的帕慕克是土耳其著名作家,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
[阅读全文]
2022-01-20 06:55:17
马绍玺:安居在故乡的诗歌
土家族诗人冰皑既是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又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一直坚持诗歌创作,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的新诗集取名为《虫之声》,收录诗歌近百首,分为“天空”、“大地”、“我”三个专辑,由现代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独特的诗集。也许因为诗集中“...
[阅读全文]
2022-01-06 06:01:51
林琳:广西诗歌的“地理档案”
“广西是一块适宜于诗人成长的土地,一块盛产诗歌的沃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诗歌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着中国新诗的发展。广西青年诗人及其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与重视,围绕着广西诗歌的研究并不鲜见。钟世华所著的《穿越诗的喀斯特——当代广西本土诗人访谈录》(下文简称《...
[阅读全文]
2021-12-24 05:33:08
李勇:作家批评的个性、问题与当代意识
一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问题,人们谈论得已经够多。这些问题,概言之大概有两点,一是批评者的态度和能力,二是批评方式。更直率一点来讲,即批评是否说真话,有没有能力说真话;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说真话。文学批评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只涉及批评家的道德操守和能力问题,它们...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周雪梅:相信的力量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