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1-09 07:54:23
《手艺坊》杂谈
凸凹我从未谋面,他的诗从前也没有机会拜读,但知其名耳。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周,在北京“三个贵州人”饭店第一次听人朗诵凸凹从灾区发出的有关地震的诗,现场感增添了诗的感染力,使我想到杜甫“随时敏捷”诗说的启示性,以及在危急时刻诗人以诗禳灾,发出拯救呼告的可贵。地震入...
[阅读全文]
2010-01-08 12:02:15
写意贾平凹
两本书:《秦腔》和《废都》 获奖作品是《秦腔》。授奖词是这么评价这部长篇小说的:“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也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致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
[阅读全文]
2010-01-06 11:26:04
韩美林:没有艺术,你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好
坐落在北京通州韩美林艺术馆入口有几个大字:“上苍说,韩美林,你是头牛,这辈子就干活吧。” 2009年12月26日,韩美林从艺60周年并在京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值此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韩美林先生。我们到达韩美林工作室已是上午十点。画案上放着张字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通过...
[阅读全文]
2010-01-06 09:17:16
生命的品质:张炜印象
刻简的人 当我面对张炜那一排排著作,第一个感觉是,假如它们是用竹子刻出的竹简书,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形?摞起来该有多么庞大?如果是一刀一刀在竹简上剜刻出来,那要付出多少艰辛和时间? 实际上,我在第一次拜读张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时就有这种感觉。那种联想来自...
[阅读全文]
2010-01-06 03:15:25
宋祖德:文学界现在很虚伪,缺批评家
你所不知道的宋祖德——宋祖德“性情”解剖你认识宋祖德吗? 在娱乐圈,宋祖德被定性为恶人。 形容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 生意人宋祖德杀进娱乐圈开始“大嘴”生涯后,明星们的好日子算到头了:王菲女儿兔唇、张柏芝不...
[阅读全文]
2010-01-04 12:12:28
比烟花更寂寥的女子――-蓝洁瑛
有些人,即使他做过很多事情你都不一定记得住他,但也许你只碰到一件,你就可以马上记住他。蓝洁瑛就是这样的,《大时代》里的玲姐,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她,正是那个坚贞不屈大情大义的女子,才让我的印象如此深刻。我也才知道,其实我早就曾看过她的不少作品,譬如《大话西游》里那...
[阅读全文]
2010-01-03 04:15:48
有一种美,月亮一样清晰――杨键诗歌浅读
在乡下老家读杨键的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的这些诗歌宛如我窗前的晨阳与落日,既能照见旷野的广大与低吟,也能映现黄昏的人影与安宁。他的声音倍感亲切,粗朴的语音让我想到邻舍的乡音。我逐渐与他形成对话,只因为我们都不谙世俗,他用隐秘的语言隐匿起生活给他的重任,正如我...
[阅读全文]
2010-01-02 04:14:25
王家新简介
作者笔名王家新作者简介诗人、诗歌评论家,1957年生于湖北,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三年,“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教师、编辑等职。1985—1990任北京诗刊杂志编辑,1992—1994年间旅居英国两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现为该院中文系教授。著有诗集《纪念...
[阅读全文]
2010-01-02 04:09:37
诗人阿翔
作者笔名阿翔作者简介出生于1970年。86年开始写作至今。曾在《诗歌与人》《扬子鳄》《或者》《自行车》《非非》《大骚动》《撒娇》等等大量民刊发表作品,有作品被收入《大地访诗人》、《2000—2002年中国诗选》《中国新诗选》《70后诗人诗选》《2001中国新诗年鉴》、《2002-2003...
[阅读全文]
2010-01-02 04:01:04
陈超先生访谈录
◎《新诗评论》2009第一辑陈超访谈录回望80年代:诗歌精神的来路和去向——陈超访谈录时间:2008年8月26日地点:石家庄某公寓,陈超先生书房人物:陈超(诗人,诗评家)李建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07级博士生)李建周:陈先生好。这是程光炜先生指导我们做的有关80年代的系列访...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