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4-07 02:06:18
黄毓璜:批评不可缺失有效性和公信力――学院批评一面观
</H1> 文学批评发展到当下这个样子,满谷满坑而应时应节了,一些虽说匮乏名作却分明拥有名气的作者们,想不遇逢批评就不容易,还不乏这样的情形:名家那边等闲一部作品刚刚出炉,就有批评家早就等在那里似地一拥而上。让人不能不疑惑着批评者的过剩与批评的过量,感受着过于热...
[阅读全文]
2010-04-01 02:19:45
金星:腰封上的那些字
<!--正文内容begin--></H1> 最近看了两本带有腰封的书,其一是《问学余秋雨》,腰封上有这样赫然醒目的话:“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其二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腰封上的字更吸引眼球:“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
[阅读全文]
2010-03-29 02:14:27
赖大仁:当今谁更应该读经典
<!--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begin--><!--function:pub_date(yyyy-MM-ddHH:mm)parseend0mscost!--><!--functioncontent()parsebegin--> 在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高歌猛进,快餐文化消费普遍盛行的今天,文化经典受冷落、时尚读物受追捧已成为一种颇为常见的现象。...
[阅读全文]
2010-03-27 03:16:45
许民彤:当写作成为“流水制造”
</H1> 比韩寒等“80后”作家办杂志风潮更进一步,越来越多的明星作家纷纷打造起规模化的产品线,集体变身出版人。2009年上海书展上,饶雪漫即以出版人身份亮相,她已经组建起了自己的“饶氏军团”。安意如也透露,即将成立自己的策划团队,抢占文学图书“市场”。有“亿元女生...
[阅读全文]
2010-03-22 04:19:49
友情转载:钟锐:直面当今文坛的“两极分化”
</H1> 提起当今文坛“两极分化”,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是危言耸听。其实,多年前,我就将“趋时”与“媚俗”作为当今文坛的两位掮客予以抨击了:“所谓‘趋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赶时髦’、‘赶浪头’者也。”“所谓‘媚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迎合低级趣味,献媚庸俗世风。...
[阅读全文]
2010-03-22 02:26:25
友情转载:做一棵灵魂自由的树
做一棵灵魂自由的树 ——访《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作者、翻译家林少华教授 近20年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两代中国读者的阅读取向、审美感受和心灵品位。日前,中国翻译村上作品第一人林少华出版了《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
[阅读全文]
2010-03-18 03:21:25
北岛忆张枣:《悲情往事》
我是1985年初春在重庆认识张枣的,算起来已有四分之一世纪了。那时我和老诗人彭燕郊和马高明正在筹备一本诗歌翻译杂志《国际诗坛》,与重庆出版社商谈出版的可能性。除了张枣,我也见到了柏桦和其他几位年轻诗人。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关于那次见面,柏桦在他的回忆录《左边》...
[阅读全文]
2010-03-15 03:30:43
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
[阅读全文]
2010-03-12 05:01:15
谢云八十书画谈
<!--正文内容begin--></H1> 谢云先生近年以奇崛、天真的草篆独步书坛,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一个现象,并曾有小文作专门评论。2009年,先生八十大寿,线装书局为其结集出版《谢云八十书画》。这一册不算豪华但印制精美的书画集,收入谢老近年所作书法及山水画各35件,这些作品从...
[阅读全文]
2010-03-11 03:07:37
悼念张枣:张枣具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周雪梅:相信的力量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