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0-05-12 03:19:15
周伦佑:向诗歌的纯粹理想致敬!
首先要感谢刚才几位同学在这里朗诵我的诗歌。他们的朗读又唤起了我写作这些诗歌时的特殊体验。现在来看,我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至今仍然被同学们阅读着,并在这里被朗读,这说明这些诗歌作品中有某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在里面,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而感动我...
[阅读全文]
2010-05-08 02:04:20
马平川:细数文化大散文的几宗罪
文化大散文作为新的散文创作力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勃然兴起,一时蔚为大观。这种散文以文化视角观照社会人生,交融着文化寻根和历史反思,丰富和拓展了散文的审美空间。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奉献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达到散...
[阅读全文]
2010-05-04 02:10:32
秦巴子:杨争光和少年张冲四题
<!--正文内容begin--></H1> 张冲的诞生 2009年3月的一天,我和杨争光搭同一班飞机从深圳到西安,两个多小时的航程,杨争光一直在跟我讲少年张冲的故事。他说那个孩子的反抗,染黄头发、戴大耳环、抽烟、飙车、用板砖拍街道上的混混;他说那个孩子的爱与善良,对苗苗、对孙丽...
[阅读全文]
2010-04-30 04:25:21
戴清:对电视剧创作“小品化”倾向的反思
<!--正文内容begin--></H1> 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创作在题材类型上形成了“两重”、“两轻”的格局:即在表现历史与反映现实之间,各种类型的历史剧分量比较重,古代历史题材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以及战争军旅剧的上乘之作比比皆是。古代历史剧中“帝王戏”红红火火,表现红色...
[阅读全文]
2010-04-29 04:19:36
谈歌:郑渊洁的三个理由不成立
不大上网,今天上网。看到了郑渊洁宣布退出中国作家协会的“声明”。计有三条。细看了,这三条都说得不大对路数。先说,老郑您退不退出中国作协,也用不着宣布呀,打个电话的事儿么,一句话两个字:拜拜!用北京话说费点儿事儿,一句话五个字儿:拜拜了您那!何必如此声明呢?...
[阅读全文]
2010-04-28 02:23:29
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近来国内讨论新史学、历史人类学之类的学者,人数渐渐多了起来。这些学术新名目,易于使人肃然起敬,也易于使人联想到“东施效颦”。新名目下的确帮助了学者创作出他们的佳作。但与此同时,时下与这些新名目相关的研究,却也...
[阅读全文]
2010-04-24 03:44:18
许苗苗:网络文学并非网络上的文学
<!--正文内容begin--></H1> 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它那来源广泛、身份各异的作者,那没有边界、不拘一格的话题,尤其是那通过声音、色彩、图片编织成的文本以及超级链接背后的网络世界所蕴含的无限可能,都引起了人们热切的向往和由衷的期待。当前,网络文学影响力之大令人刮目相...
[阅读全文]
2010-04-24 02:08:55
赵瑜:《诗经》里的偷欢史
《诗经》是一个比喻,几乎,它成为一个无法抵达的文字塔。“风雅颂”更像一轮被唐诗宋词刻意修饰过的月亮,只挂在旧时的宫庭上空,阳春着,白雪着。的确,《诗经》用数千年的时间将我们推开,高高在上地演出着旧时的剧目。大雅、小雅,都是一曲和者寡淡的高曲。然而有一位叫刘利的...
[阅读全文]
2010-04-21 02:21:45
朱水涌:当代文学的空间焦虑
</H1><!--正文内容begin--> 与“五四”新文学呼唤、追赶现代的时间诉求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当代文学更表现出一种现代性的空间焦虑。无论是十七年文学,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寻根热潮,亦或是在现代民族国家与世界共同体纠葛中的90年代以来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空...
[阅读全文]
2010-04-15 04:20:24
秦巴子:杨争光和少年张冲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杨争光对中国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书人的批判,早在《越活越明白》这部长篇小说中就已经表现出了锋芒与思考,可惜,那本小说被误读得太多了。中国有现代意义上的所谓知识分子吗?有几个?如果说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意味着具有...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王树立:读卜一诗作《无语的不只是此...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冯杰:那一枝高高的荷
孟繁华:本土叙事与中国文学的经验形...
王冰:长安人写长安 ——《长安物语》...
刘德安:为海南热带雨林立传——读杨...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李壮:永恒的死灭与苇草的尊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